营养元素对植物抗逆生理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营养元素对植物抗逆生理的影响

营养元素对植物抗逆生理的影响 摘 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植物的生长发育经常会受到各种不良的环境条件的影响,从而对逆境产生抗逆生理。其中,植物营养元素对于植物在不良环境下的生命活动及抵抗和忍耐能力的形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植物营养元素 植物抗逆生理 抗寒性 抗旱性 抗热性 抗盐性 抗病性 逆境是指对植物生存与发育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根据环境的种类又可将逆境分为生物因素逆境和理化因素逆境等类型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叫植物抗逆性,简称抗性。 植物利用多种方式以此适应不良环境的侵袭,以求生存与发展,对于逆境的适应能力叫做植物的适应性,植物适应逆境的方式通常有避逆性,御逆性和耐逆性。植物通过生理反应而抵抗逆境,在可忍耐的范围内,逆境所造成的损伤是可逆的,即植物可以恢复正常状态;如果超过可忍范围,超出植物自身修复能力,损伤将变成不可逆的,植物将受害甚至死亡。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往往具有双重性,即逆境逃避和逆境忍耐可在植物体上同时出现,或在不同部位同时发生。 1渗透调节与植物的抗逆性 胁迫在物理上指应力、胁强,这里指(不良)环境因素对植物的作用力(影响)。多种逆境都会对植物产生水分胁迫。水分胁迫时植物体内积累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以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其渗透势,以此保持植物其体内水分,适应水分胁迫环境。这种由于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而表现出的调节作用称为渗透调节。 逆境下细胞内通常累积无机离子以调节渗透势,特别是盐生植物主要靠细胞内无机离子的累积来进行渗透调节。通常情况下,K+、Na+、Ca2+、Mg2+、Cl-、SO42-、NO3-对盐生植物的渗透调节具有较强的影响。   植物对无机离子的吸收是主动吸收的过程,无机离子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根系细胞,因而,无机离子的吸收和积累与ATP酶的活性有关。无机离子进入植物根系,累积在液泡中,从而调节植物细胞的浓度,保持细胞内膜运输和细胞的活性。[1] 2氧化胁迫与植物的抗逆性 各种环境胁迫都可以引起活性氧(氧自由基)的积累,活性氧是化学性质活泼,氧化能力极强的氧代谢物及其衍生的含氧物质的统称。氧自由基是生物体自身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参与细胞内的某些代谢,抗病作用,耗尽过量的光能等。 但植物受到胁迫时,活性氧累积过多,动态平衡被打断,形成氧化胁迫,生物膜双分子层中所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氧自由基诱发下发生的过氧化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其它保护酶活性下降,同时还产生较多的膜脂过氧化产物,膜的透性增大,离子漏失,严重时则造成植物死亡,同时,活性氧还有使膜脂出现脱脂化现象,也会造成膜的伤害。此外,活性氧对叶绿素,核酸等也有破坏作用。如果胁迫强度大,或胁迫时间长,植物也可能发生死亡。 植物体内对活性氧(氧自由基)的胁迫有两大清除系统:即酶系统和抗氧化剂系统。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或POX),抗氧化剂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E,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两大清除系统协调一致,使生物体内的自由基维持在低水平,从而防止自由基的毒害。[2] 3植物的抗冻性 3.1 冷害与植物的抗冷性 3.1.1 冷害的概念及引起的生理变化 植物生长对温度的反应有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超过最高温度,植物就会遭受热害。低于最低温度,植物将会受到寒害(包括冷害和冻害)。温度胁迫即是指温度过低或过高对植物的影响。 冷害对植物的影响表现在叶片萎蔫,变褐、干枯,果皮变色等外部形态上,更重要的是在细胞的生理生化上发生了剧烈变化,膜透性增强,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水分代谢失调,光合作用减弱,呼吸速率大起大落,有机质分解占优势等。 3.1.2 冷害的机理 在低温下,生物膜的脂类会出现相分离和相变,使液晶态变为凝胶态,从而膜脂发生相变;生物膜的结构改变,膜结构的破坏引起植物体内新陈代谢的紊乱。 3.1.3 提高植物抗冷性措施 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通过合理施肥,调节氮磷钾肥的比例,增加磷、钾肥比重能明显提高植物抗冷性。一般,缺磷使植物根际Eh值、pH值下降,从而使生长介质Fe2+、Mn2+的数量增多,活性提高,并促进这些离子向根表的迁移,达到根表后,由于水稻根系具有氧化作用,使还原性铁、锰氧化,以氧化物的形式在根表和质外体沉积。水稻根表沉积的铁氧化物对养分吸收有影响,即铁氧化物膜在一定厚度范围内,对养分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当达到并超过这一厚度,此膜就成为养分吸收的障碍层。在磷胁迫下,根系形态的变化及铁氧化物的沉积势必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尤其是一些金属微量元素。[3] 3.2 冻害与植物的抗冻性 3.2.1 冻害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