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干燥技术及除酸雾技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氯气干燥技术及除酸雾技术

氯气干燥技术及除酸雾技术 ——氯气处理生产工艺过程 -. 概况 氯是一种化学性质十分活泼的非金属卤族元素,其用途十分广泛,与人类的生活、国计民生密切 相关。牵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包括化工、医药、农药、印染、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从某种意义 上来说,氯气对人类的生存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如同物质有两重性一样,氯气也是对人类危害极大的 有毒化学物品。 早在十三世纪之前,氯气就为古代炼丹者(Alchemist )所熟悉。 1774 年,瑞典化学家 Shelley 在实验室中首次使用盐酸与天然的软锰矿粉(二氧化锰)反应制得 一种让人窒息的、黄绿色气体;并确认其为一种新的化学元素。 其反应机理如下: MnO + 4HCl → MnCl + Cl ↑+ 2H O 2 2 2 2 1799 年,由 Weldon 首先采用瑞典人的方法在工业中制得氯气。 1807 年,英国人 Davy 用食盐熔融电解制得氯气。(2NaCl → 2Na + Cl2 ↑) 1810 年,Davy 在伦敦试验证明氯气是一种元素,并于当年的 11 月 9 日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论 文。提议这个元素定名为 Chlorine (意思是黄绿色),来源于希腊文字( Chorus )。 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可以知道,氯的原子序数为 17,原子量为 35.453,排列于周期表第Ⅶ 列 —— A 族,故称为卤族元素。从电子层排布可知:其 K 层有 2 个电子,L 层有 8 个电子,M 层有 7 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有 7 个,故而十分容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形式。 属于一种化学亲和力很大的、较强非金属性质的氧化剂。 1851 年,Watt 第一个取得了食盐水溶液电解制备氯气的专利;在直流发电机问世以后,1890 年 由德国格瑞斯海姆电化公司首先采用隔膜电解槽制备氯气用于工业生产。至今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 纪。而中国的氯碱工业起步于 1929 年 10 月,由爱国实业家吴蕴初先生买断了越南海防电化厂的全部 设备,创建了国内第一家氯碱厂 —— 上海天原电化厂。当时采用的是“爱伦姆”电解槽,日产烧碱 仅 3 吨。 综观世界氯碱工业的发展历史,氯碱的制碱技术和氯气处理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在新 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得到大量的运用之后,氯气处理工艺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经过 处理以后的氯气中含水分可达到 15ppm 以下。 二. 氯气处理工艺的技术概况 1. 氯气处理的目的 我们知道,从电解槽阳极析出的联产氯气温度很高(可达 90℃以上),并且饱含水蒸气,人们称 之为:“高温湿氯气”。湿氯气的化学性质要比干燥氯气更为强烈,几乎对钢铁以及绝大多数的金属有 较强的腐蚀作用;只有少量的贵、稀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抵御此类氯气的腐蚀作用; 因此给氯气的输送、使用、贮存等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和困难。而干燥后的氯气对钢铁等常用的金属 材料的腐蚀作用在通常的条件之下是比较小的。详见氯气腐蚀速率表: 氯气含水分(%) 年腐蚀(钢铁)速率(毫米 / 年) 0.00567 0.0107 0.01670 0.0457 0.0206 0.0510 0.0283 0.0610 0.0870 0.114 0.1440 0.150 0.330 0.38 由上述腐蚀速率表可知,随着氯气中含水分的增加,每年的腐蚀速率也在增加。因此湿氯气的脱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