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章:犯罪类型理论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VIP

第六篇 章:犯罪类型理论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篇 章:犯罪类型理论 犯罪心理学课件.ppt

2009年6月郑民生以到外地发展为由,从马站医院(社区诊所)辞职。在马站医院工作期间,与该院负责人王德彤多次发生矛盾,郑民生认为王不尊重他,工作上为难他,在生活上不关心他,并经常羞辱他。经初审,犯罪嫌疑人作案原因是:一是与原工作单位领导有矛盾,辞职后谋新职不成;二是婚姻(恋爱)多次失败,尤其是与当前所谈女友进展不顺利,心态扭曲,故意杀人。 ??? ——摘自南平市政府关于郑民生特大杀人案的汇报材料。 ? ???2010年3月23日,这将是福建南平人无法忘记的一个时间。 ??? 当日上午7时20分左右,在当地最好的小学南平实验小学门口,41岁的男子郑民生手持匕首冲向正在等待学校开门的小学生们,短短55秒,他令13名孩子倒在血泊中,其中8名孩子当场身亡,1名孩子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他4名孩子也身负重伤。 案发时的细节,不同目击者有不同说法。有目击者称凶手当时一言不发,也有目击者称,在一刀刀刺向孩子的同时,郑民生大喊:“你们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他们活!”“多杀一个赚一个!” ??? 此外,还有报道称,郑民生在被捕后向警方招供说,他不想活了,但不想默默无闻地死去,所以制造了这起惨案,目的是“让世界注意到我的存在”。 ??? 南平惨案发生后,媒体一开始的报道中,都引用郑民生的邻居、之前的师生和同事说,郑民生是一个羞涩、不善交际、为人友善且对孩子很好的好人,他们都难以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人突然就变成了一个恶魔。 ??? 郑民生的邻居、一家杂货店的女老板尤其记得,去年夏天的一天,郑民生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载着四五个七八岁的孩子在路上玩,他们的笑声在暮色中很是响亮。 ? 但为什么同样是这个人,却在今天向同样是七八岁的孩子们挥起屠刀呢? ??? 若用心理学理论解释的话,可以说,郑民生不想活了,他想杀死自己,而其中一个含义是,他想杀死自己“内在的小孩”。 ??? 但是,这样自杀的话,他会觉得非常无助、非常虚弱、非常无力,而这是他最讨厌、最想摆脱但又一直未能摆脱的感觉。 所以,在走向彻底绝望前,他想再做一次努力以逃避这种感觉,而方式就是将自己无助地感觉转嫁出去,投射到孩子们身上。他挥起屠刀追逐孩子,他一刀刀地刺向孩子,而孩子们拼命地奔跑、告饶和死去,会让他觉得自己在那一会儿很有力量。 ??? 如此一来,通过夺走其他孩子性命的方式,他似乎逃避了无助感。 所以,在走向彻底绝望前,他想再做一次努力以逃避这种感觉,而方式就是将自己无助地感觉转嫁出去,投射到孩子们身上。他挥起屠刀追逐孩子,他一刀刀地刺向孩子,而孩子们拼命地奔跑、告饶和死去,会让他觉得自己在那一会儿很有力量。 ??? 如此一来,通过夺走其他孩子性命的方式,他似乎逃避了无助感。 第四节:信仰型动机犯罪 一、信仰型动机犯罪概述 信仰型动机犯罪是指由反社会的信仰引起的犯罪。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政治信仰型犯罪、邪教信仰型犯罪和封建迷信信仰型犯罪。 二、政治信仰型犯罪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 (一)政治信仰型动机犯罪的心理特征 1、严重的反社会认识。 2、强烈的反社会情感。 3、意志特征的两极性。 4、动机的反社会性。 (二)政治信仰型犯罪的行为特征 1、行为实施方式的智能性。 2、行为方式的暴力性。 3、犯罪行为的集团性。 4、犯罪行为的狡猾性。 5、犯罪行为的预谋性。 6、犯罪行为的疯狂性。 7、犯罪行为的模仿性。 三、邪教犯罪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 (一)邪教犯罪的心理特征 1、偏执与错误的认知。 2、存在某种人格障碍。 3、复合型的犯罪动机。 (二)邪教犯罪的行为特征 1、犯罪行为的组织性。 2、作案手段的残忍性。 3、犯罪行为的谋利性。 四、封建迷信犯罪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 (一)封建迷信犯罪的心理特征 1、错误的认知。 2、情绪情感的狂热性。 3、坚定的犯罪意志。 4、动机的荒谬性。 (二)封建迷信犯罪的行为特征 1、犯罪行为的迷信色彩。 2、犯罪行为的公开性。 3、犯罪行为的狂暴性。 第六章:犯罪类型理论 主讲 彭惠霞 第一节:犯罪类型及其研究概述 一、犯罪类型的概念 按一定原则或标准,将犯罪现象的某种性质、特点所作出的不同分类,就是犯罪类型。 二、研究犯罪类型的必要性 (一)可为刑事立法提供依据 (二)有助于刑事司法实践 (三)有利于犯罪的心理预测和预防 (四)可提高包括犯罪心理学在内的犯罪科学理论水平 三、划分犯罪类型的困难 (一)法律标准的局限性 (二)心理学本身的困难 (三)类型间的重要交叉 四、划分犯罪类型的基本观点 (一)明确划分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