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讲 台湾乡土文学及代表作家(下)2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材课程.ppt
;黄春明曾就读于台北师范专科学校,后又转入台南师范,最后在屏东师范获得毕业文凭。毕业以后,他当过工人、军人、老师、电台编辑,还拍过电影。1962年开始进行创作活动。;2、创作概况;经过六七年的创作实践,黄春明迎来了创作的成熟期。他密切关注从台湾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小人物,尽情讴歌他们在生活压力下表现出来的一种极为韧性的生命力,从而奠定了他“标准乡土作家”的地位。
他作品中的小人物是形形色色的。这些作品分别收入小说集《儿子的大玩偶》、《小寡妇》、《锣》、《莎吆娜啦再见》,代表作《看海的日子》、《儿子的大玩偶》后来被改编成电影。;二、黄春明小说的选材和思想内涵;三、黄春明小说的艺术特色;其二,善于以辛辣讽刺技巧来抨击和揭露社会的腐败。
黄春明在他的小说中,根据所描绘的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的讽刺技巧,有的在讽刺中蕴含善意的同情和淡淡的悲哀,有的则是在毫不留情的夸张、讽刺中转换成肃穆的教诲,让读者扪卷自思。
例如在《我爱玛莉》中,当妻子质问大卫陈爱她还是狗时,他回答爱狗。这里作者不动声色地将大卫陈奴颜媚骨、丧失民族气节的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使得读者转笑声为愤怒了。;其三,善于以平易质朴的语言透出浓郁的地方风情。
作为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黄春明最大的成功在于对各类乡土人物的语言把握到位。
例如,他写憨钦仔偷木瓜,一句“与情人惜别”、一句“慰籍此刻饥肠的绞痛”,把憨钦仔的处境和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表现了黄春明语言上的魅力。;第四节 乡土文学作家群中的 王祯和、王拓和杨青矗;一、王祯和1、作家简介;2、创作概述;王祯和在七十年代后期的创作,已经将笔锋转向开掘民族主义题材上,全力抨击那些因为西化而给台湾社会带来的崇洋媚外、民族精神沦丧等严重病症。其小说色彩渐趋明朗,表达风格亦由冷漠转为热情,常常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转换到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去,笔下蕴藉着积极向上的情怀。
《小林来台北》、《素兰要出嫁》、《香格里拉》等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小林来台北》对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进行尖锐的批判。《素兰要出嫁》揭示了造成不幸遭遇的社会背景。《香格里拉》写寡妇阿缎是台湾城市资本主义吞噬偏远农村而产生畸形土壤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在《玫瑰玫瑰我爱你》中,作者将那些见利忘义、不惜拿自己同胞姐妹的身体向以台湾岛为度假基地的侵越美军来换取硬通货、而一夜成为暴发户的败类,推向了民族审判台,把作者鲜明的民族立场和民族情感袒露给了读者。;3、艺术特色;二、王拓1、作家简介;2、创作概况;王拓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于他的创作有巨大影响,直接形成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他的各类题材的作品一直贯穿了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1977年台湾文坛上关于乡土文学的论战中,他明确指出,“乡土文学就是现实主义文学”,捍卫了台湾乡土文学在台湾文坛上的地位,并以他的亲身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
陈映真评价他说:“他的文学像渔村中一张满是风霜的脸庞,给予你某种思索和强烈的现实主义的迫力。”;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王拓还以自己锐利的笔锋撰写了一些文艺评论和政论文章,积极主张文学创作要沿着民族的、乡土的、现实主义的道路走下去,使之成为整个社会运动的一部分。
评论集《街巷鼓声》、《张爱玲与宋江》,政论集《民众的眼睛》凝聚了他对乡土文学、对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深入思考。;3、创作特点;小说《海葬》、《望君早归》、《金水婶》等都深刻再现了台湾社会在资本主义温情面纱笼罩下的黑暗现实,揭露并鞭笞了拜金主义、重利薄情、忘恩负义的丑恶行径。;第二、将改革社会的理想融化到正面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树立正面人物形象,讴歌劳动人民的斗争,是王拓一贯的创作主张。
这在他的小说《奖金二万元》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