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儒释道混合人生观.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儒释道混合人生观

苏轼的儒释道混合人生观 摘要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苏东坡一生遭遇以及他的文学创作,以求深入了解苏轼复杂而独特的“混合人生观”,从而还原一个真实的苏东坡。苏东坡的儒释道三种精神,贯穿着苏东坡的一生,只是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方面各有侧重。正是这三种思想的相互交融,构成了苏东坡完整而又独特的人生观,构成了苏东坡独特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苏轼 儒释道 人生观 文学创作 人生遭遇 引言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他堪称全才,在当时主要的文艺体裁诗、词、文、书、画诸方面均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其诗清自然,极富理趣,开宋人说理之先河,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雄奇豪放,自然洒脱,开阔了从前专限与描写闺怨相思的词的创作领域,开创了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胡云翼在《宋诗研究》中认为,“没有欧阳修,绝不能廓清西昆体的残余势力;没有苏轼,绝不能造成宋诗的新生命”, “开辟宋诗的新园地,不让她永远依附唐人篱下,这便是苏轼惟一值得讴歌的伟大处所。”钱基博在《中国文学史》一书中说道:“对宋来说,苏诗为一代之宗。” 对于苏轼传奇而又屡遭磨难的一生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诗歌创作来分析他不同时期的思想与文化性格,同时也使我们对他的生平经历和所濡染的思想有着更为透彻和清晰地了解。林语堂在其《苏东坡传》中认为,苏轼是一个“杂家”,并认为儒道释是其“混合人生观”:“苏东坡一生的经历,根本是他本性的流露。在玄学上,他是个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之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壳之中的形式,……他是印度教的思想,但是在气质上,却是地道的中国人的气质。从佛教道德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很多学者认为苏东坡前期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后期主要受道释两家思想的影响。纵观苏东坡坎坷的一生,儒道释对于苏东坡的影响是贯穿始终的,只是不同时期的影响各有侧重,并且对于苏东坡人生理想的形成、价值取向的定位、人格塑造的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文人的人生观在其文学创作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有所体现,大凡作家在进行文学创做的过程中,必定会根据自己的文学理想、审美取向和人生遭遇,在作品中灌输自己的诗学观念,宣泄自己的理想,表达自己的人生观。而这一点在苏轼身上又是极为明显。儒释道,可以说这三家思想精髓在他身上得到了空前的融汇和贯通,正是因为受这三家思想的深厚影响,才真正彻底地影响了他的人生心态和诗歌创作。苏东坡的文章自然而真挚,不受政治斗争、世俗小人的影响,字字句句都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这是由他真诚的性格所支撑,亦是由他刚正而坚定的人品道德所支撑。正如他自己所言,遇不快之事便觉“如蝇在食,吐之方快”。他的诗词文章,或为一时即兴之作,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激烈,他的诗句:“猿鸣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正是他创作时自由表达情感的真实写照。苏东坡的诗词文章皆为他在那个时期情感、人生观的真实流露,所以阅读他的作品便可以了解他的真实情感,分析他的文章亦可以深入了解他独特的人生观。基于此,本文即是通过对苏轼人生遭遇以及其文学创作的分析,以求深入了解苏轼复杂而独特的“混合人生观”,从而还原一个真实的苏东坡。 正文 第一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传统以及宋代士人主体精神的重拾 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传统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席,这样的家庭不仅在宋代璀璨夺目,就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实属罕见。“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清代进士张鹏,高度评价了三苏父子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历史上的地位1009—1066),字名允,号老泉,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秉赋颖异,气质谨严,思想独立,性格古怪,到二十七岁时才发奋读书,竟文名大噪,而不被才气纵横的儿子的文名所掩,终究是极不寻常之事。关于为何他会发奋读书,我们可以在其《祭亡妻程氏文》中可以找到部分原因:“昔予少年,游荡不学,子虽不言,耿耿不乐。我知子心,忧我泯没。感叹折节,以至今日。呜呼死矣,不可再得!从他的文章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其妻程氏虽然没有明着激励苏辙努力向学,但苏洵却深深地感受到妻子的期望,究其原因,这便是受儒家传统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苏洵先已成家却未修身,难免感到羞愧,其在《朝日载升嗟我何为?踽踽无营。初孰与我,今孰主我?我将往问,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