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子奶第一张被推倒多米诺骨牌
太子奶第一张被推倒多米诺骨牌
近期,有关湖南太子奶的新闻越来越多,有对太子奶资金链条断裂的质疑,也有来自太子奶的各种不着边际的好消息。
曾经的“太子”,今日的“阿斗”?
在笔者看来,太子奶曾经是十分幸运的。在中国乳业界,太子奶曾经独辟蹊径地开创了“乳酸菌”奶饮料,并且在这一细分领域独领风骚多年,不与其他乳业同行在同一战场厮杀而是选择在不同的跑道竞跑,太子奶独到的市场眼光为其在乳业市场攻城掠地开了个好头;加之太子奶起步阶段宣传策略的成功使之成功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眼球,企业也因此顺利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
在行业里,它一直企图创造一种神话:自1997年建立以来,太子奶集团从当年500万元的销售额,一跃至2007年10多亿元的销售额,连续11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100%,2005至2007年,更是以三年销售增长1189.66%的惊人速度名列2007中国企业成长百强榜首。据称,2007年太子奶的销售收入已达30亿元,你很难相信,在中国竞争最激烈的乳品行业,竟然还有这样的奇迹。
但是,曾经辉煌无比、风光无限的“太子”今日也遭遇了其发展的转折点。作为一个湖南人来讲,我对我们湖南为数不多的有一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太子奶”是十分关注的。太子奶是否真的出现了资金链危机,是否真的背负了高达10亿元的负债,这些或真或假的信息目前还让我不敢妄下评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太子奶确实背负了不小的资金压力,也在其发展扩张之路上遇到了非常关键的门槛。无论如何,我是不希望看见曾经的“太子”变成今日的“阿斗”,更不希望看见这个企业如同去年的五谷道场一样,轰然倒下。
内忧外患,太子城池岌岌可危
惨烈的市场竞争和资金链问题将会是压倒太子奶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曾经的成功正是太子奶今日的不幸。尽管任何一个细分市场都存在着“先入为主”的商业逻辑,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就能“永固江山”。之前,因为乳酸菌在中国属于相对空白的市场,与太子奶竞争的品牌少之又少,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快速增长后,太子奶却没有继续强化其独特品类的排他性、深度扩张其品牌的影响力,而是在全国各地马不停蹄地投建厂房(产品线),扩张版图;此后,随着蒙牛、伊利、光明等奶业巨头纷纷加入到了乳酸菌的争夺战当中,竞争的加剧导致了太子奶的增长速度趋于放缓,太子奶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缩小。况且,太子奶目前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三四线城乡市场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这些市场上的乳饮料产品技术含量低,因此也导致了行业进入门槛低,企业的营销业绩完全取决于渠道力量,太子奶想要凭借这种渠道力量是很难构筑永久性竞争壁垒的。
在这个行业里,巨人和高手比比皆是,国际资本、国企资本和民营资本在同台竞技,即使太子奶年销售规模到了30亿,在蒙牛和伊利这些超过200亿规模的巨头面前,也还仅仅是个小兄弟。
纵观这几年的乳饮品市场你会发现:在热闹的一线城市很难看见太子奶的踪迹。而且自2005年始,雄踞一线市场的乳饮品巨头都开始看中乳酸菌奶饮料市场这块“蛋糕”,如蒙牛的酸酸乳、娃哈哈的营养快线,还有河北的小洋人这种区域巨头,都对太子奶构成了直接威胁。而太子奶也错失机遇,没有因势利导,完成产品创新和品质升级,整个产品组合仍然显得非常单薄,新产品也鲜有成功力作。在这个行业,以单一力量对抗集团优势,所受压力可想而知。
对于像太子奶这样的固有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资金链的断裂危机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近期多家媒体报道的由于多元化导致太子奶资金出现问题的观点,我个人倒是不敢苟同。因为,无论是它进军童装还是食品、调味品,它都是在以品牌为杠杆,进行品牌经营,通过向上下游融资的模式来操作,无需它投入太多资金。事实上,太子奶可能也无太多闲钱可投,对它来说,以品牌套现的上市之路倒是最有可能的操作思路。
作为民营企业,之前的太子奶在资金上太过于依赖银行信贷等传统的融资渠道。相对而言,通过国际风险投资商的加入,并借力上市,这样可以顺利地建立更为科学的资金流链条。毕竟,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流链条,企业才能持续地发展下去,更何况对于太子奶而言,想要打入一级市场,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对于未来的市场,一二线重点城市无疑才是乳酸菌饮料企业的核心市场,对于太子奶仍旧不外乎于此。
因此,我认为,无论是长久以来始终存在的市场竞争压力,还是现有的资金链问题,都不会是压跨太子奶的最后一根稻草。
内忧外患、内外交困才是太子奶城池告急的根本所在。
就内部来讲,主要问题是:第一,战略不清晰,导致企业生存空间受挤压;产品缺创新,导致市场竞争力较弱;营销是短板,对渠道和终端的控制力较差。这些问题最后集结起来,就形成了规模上的压力、资金链上的压力,资金链上任何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