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癌与人的和谐相处
与癌和解,一位律师的健康经
正值壮年,却被诊断出癌症,律师王树昆在47岁时被医生宣判只剩下一年的生命。是坐以待毙,还是接受痛苦的治疗?这两条路,王树昆都没有选,他选择了与癌细胞同呼吸共命运,把癌细胞处成了哥们儿。如今,三年过去了,癌细胞依然还在他的身体里,但他比从前还要健康,癌细胞成为埋在他身体里的一枚哑弹。他的一句话被病友们奉为经典-----不要浪费你的癌。
癌细胞懂哲学,教人“和解”
王树昆是在单位的例行体检中查出膀胱癌的。时间是2009年4月,当时他47岁,肿瘤占位4厘米x2.5厘米。多次复诊,都是这个结论。医生说,王树昆可能最多只剩下一年的生命。
入院不到一个星期,王树昆就要求出院。他受不了笼罩在肿瘤医院里的恐惧与悲伤。更重要的是,他从心里不认同那整一套的治疗方案——手术,化疗,放疗。王树昆觉得,如果那样,自己就算活着,还有什么生活质量可言?
其实,导致他拒绝放化疗的最大动力是,他无意中看了一本书,书中说:癌细胞是身体的一部分,它是有记忆的,癌细胞也有哲学思想。王树昆觉得,既然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癌细胞存在,那么从本质上说,癌细胞就是身体的一部分,它是不会要了人的命的。因为,如果人没命了,癌细胞也就无处生存了。那么,我们用化学药物拼命杀死癌细胞时,为了生存,它一定会疯狂反扑,为自己的生存争取空间。如此内耗,最终打垮的只会是人的身体。王树昆下定决心与癌细胞和解。他是律师,懂得“和解”是对案件双方伤害最小的解决办法。于是,他向家人宣布,要让癌细胞与体内健康细胞共存共荣,并豪气干云地说:“总有一天,它们会成为哥们儿。”
回到家,改变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培养运动习惯,是王树昆“新生”的三件事。
王树昆每天的生活格外规律。早晨5点半起床,出去散步半个小时,然后回到家里给上班的妻子和初二的儿子做早餐,吃过早饭后,7点钟,王树昆陪着儿子王子奥一起步行去学校。在从前,哪怕是离家不过500米的菜场,他都要开车。
4月的沈阳乍暖还寒,爷儿们一起走路一起聊天,这在从前是很少有的事情。生病前,王树昆是沈阳市多家银行的法律顾问,主打经济案件,他每天都很忙,偶尔与儿子交流,看到的也只是儿子的缺点,有的只是训诫。父子关系一度极为紧张。王树昆并没有将此放在心上,他觉得儿子正处于青春期,也是父子关系的瓶颈期,这是每一代人都会有的经历,不必紧张。可当王树昆每天陪着儿子去上学后,他才明白,儿子的世界对自己来说是多么陌生。所有的矛盾并不是源于年龄,而是常年疏于沟通。王树昆很自责,本应亲密无间的父子关系怎么变成了今天这样的疏离?
一天,路过工农桥时,恰巧一辆货车经过。子奥突然间眼红了,说:“爸,我很想问你,你不住院这样能撑到什么时候?”王树昆伸出手,犹豫了几秒,终于揽住了儿子的肩膀——这是父子俩好久都没有的亲昵举动。王树昆对儿子说:“不住院不代表不求生,而是我选择了求己,因为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和感受。死亡就像终点站,列车总要到站的。但是,爸爸答应你,会尽最大的努力推迟抵达终点的时间,让旅途尽量长一些,再长一些……”
那天,子奥进校门后,王树昆一直目送他消失在视线里。然后,他掏出手机给儿子发了一条短信:“子奥,爸爸从前简单粗暴,特向你道个歉。想告诉你,我很在乎你对我的看法,很在乎与你的友好。”
很快,王树昆收到儿子的回复:“呵呵,我接受,我很开心,我会尽力成为你的骄傲。”
送过儿子,王树昆往回走,他发现自己流泪了。他越发觉得,癌细胞确实是有哲学思想的,是它们教会了他与自己身体的和解,与亲人和解,与生活节奏和解,因为对抗从来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看着药品,享受“癌美食”
回到家里,王树昆自制午餐。此时的他,已经完全改为吃素,五谷杂粮对他来说是最好的饮食。蒸土豆、茄子蘸酱、拌紫甘蓝和西红柿——这些让人看来素的令人眼睛冒绿光的饮食,却是王树昆的一日三餐。刚开始,大鱼大肉惯了的他也觉得味道寡淡,难有食欲。可是,每多吃一口,他就给自己一次心理暗示:“甘蓝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再吃一口,又赶跑了两个。”好细胞喜欢土豆,吃下它,让好细胞更强壮、更有战斗力。”为了坚定自己的决心,王树昆吃饭时,还会把各种药瓶摆在餐桌上,然后在开饭前问自己:“是土豆茄子好吃还是这些药好吃?请选择。”于是,他带着享受国宴的表情开始了自己的健康饮食。
中午,王树昆会睡上半个小时,然后起床上网、打电话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从医院回家后,他就辞去了律师事务所的工作,成为自由职业者,单独接一些熟客的案子。他发现,不像从前那样吃吃喝喝,有些工作反而解决的更快。下午3点,他回去球馆打乒乓球。
人生得意,则常常难以听进忠言。从前,妻子和父母曾经苦口婆心地对他说:“你那样交际应酬,会把身体熬垮的。”他听不进去,觉得那是自己有能力的表现。
当癌症来袭,他才明白,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身体,还有自己的心。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