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自我污名 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关系-depression, self - stigma,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avoidance relationship.docx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抑郁自我污名 自我效能感与社交回避关系-depression, self - stigma,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avoidance relationship
第一部分绪论1.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压力逐渐增大,竞争日益激烈,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急剧增长。根据WHO的报告,现今全球每4人中就有1个人会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抑郁(Depression)是人类心理失调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抑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极情绪。正常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感受和倾向。美国(Science)杂志曾发表文章指出,抑郁是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联合国卫生组织研究也指出,抑郁是1990年世界致残的首要原因,并预测到2020年,抑郁将成为全世界引起死亡和残疾因素中的第二位,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Worldbank,1993)李毅(2005)研究发现,近十年来,16个大型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产生率或轻度抑郁流行率区间在9.6%-50.1%,中度及重度抑郁乃至抑郁症的占2.1%-18%左右。抑郁影响我们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情绪,还会影响我们的感知、思维、想象以及我们的行为,几乎包括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抑郁会极大地降低我们的行为效率,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使我们感觉自己无价值,生活无意义,更严重的是,抑郁导致自杀念头以及自杀行为。十分遗憾的是,在我国,对抑郁的认识不足,诊断不足,治疗也不足。翟书涛(2000)报告,抑郁症患病率为2%-3%;不符合诊断标准的阈下抑郁或抑郁症状为10%,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严重抑郁症容易诊断但轻性抑郁则不易识别,目前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半数,甚至只有已经1∕4做出诊断,已经明确诊断的也只有1∕4得到最低限度的治疗。抑郁的发生率很高,但就诊率较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抑郁污名的存在。研究证实,心理疾病是普遍蒙受污名的疾病(Lysaker,2007;Marcus,2006;高士元,2005)。心理疾病污名是加诸于患者身上的耻辱标记,让患者及其家属在社会上遭到歧视、排斥。WHO(2001)指出心理和行为障碍患者康复的最大阻碍就是社会对他们的污名和与之相连的歧视。心理疾病污名导致被污名化者不去寻求治疗和不坚持继续治疗。(Corrigan,2005;Satcher,1999;Sireyetal,2001)。Literature(2007)发现各种心理疾病受到污名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抑郁是受到污名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心理疾病。本研究旨对JonathanW.kanter的抑郁自我污名问卷(DepressionSelf-StigmaScale,简称:DSSS)进行修订,并对其心理测量学特征进行检验,探讨其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是否适用。并对我国抑郁自我污名的特点,抑郁自我污名对抑郁者自我效能感、社会交往等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2.文献综述文献归纳为三个部分:抑郁污名、自我效能感及社交回避。2.1抑郁污名污名的概念“污名”(stigma)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是由古希腊的两个词“stig”和“mark”结合而成。当时,人们在逃跑时被抓的奴隶身上打上烙印,Stig一词表示“用尖的东西刺扎”,其结果产生mark,然后这种身上的mark就成了一个stigma,指的是一种身体标记。这种标记是刻在或烙在某些人的身上,表示带有这种标记的人是不受欢迎的,需要回避和远离。1963年Goffman扩展了这一概念,指出污名是一种让人深受贬抑的属性,将个体从一个“完整正常的人”贬低为“有道德污点缺少价值”的人。Goffman把污名视为社会歧视的起点。Jones等认为污名是代表所有被知觉为或推断为偏离社会规范的情形的标记(mark),“带上标记……他或她将被界定为异常的、犯了错误的、有缺陷的、坏的或通常不为人所需要的”。Crocker等提出,“一些属性或特征代表了在特定社会背景中受贬抑的社会身份,当一个人拥有(或被认为拥有)这些属性或特征时,污名化就会发生了”。Link和Phelan(2001)从社会学角度对污名进行了概念化,“污名是指在一个允许污名各种成分显露的社会情景中,贴标签、刻板印象、地位丧失和歧视同时发生的情况。当这5个相关的成分同时出现时,污名就存在了。”他们认为污名过程有赖于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的使用。Kurzban等(2001)从进化论的角度提出了污名的定义,为了避免潜在的缺陷伴随群体生存,人们已经进化了认知适应能力,允许他们将具有(或者相信具有)某些特定特征的人排斥到他们的群体之外,即污名化。污名化是人们为了种族的生存长期进化的必然结果。Parker和Aggleton(2003)认为,污名可以被描述为对理想或期望的偏离的社会建构,并导致了强烈的不名誉的社会标签,贬低了个体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Deacon等人(2005)整合了大量描述污名的定义,将污名描述为一个社会过程,其结果导致在消极的社会措辞下区分那些有疾病的个体并突出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中图案与平面构成的异同问题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pattern and plane composition in basic education of artistic design.docx
- 艺术通感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培育分析-analysis on the value and cultivation of artistic synaesthesia in preschool children's artistic education.docx
- 艺术符号三级意指系统构想——例析石冲艺术-three levels of artistic symbols refer to systematic conception - an example analysis of shi chong's art..docx
- 艺术权利的分布与变化2002-2011——以artreview杂志power 100排行榜为例-distribution and changes of artistic rights 2002 - 2011 - a case study of the power 100 ranking of art review magazine.docx
- 艺术与感动——写意山水画《庐山谣》系列创作研究-art and touching - a study on the series creation of.docx
- 艺术家的面孔——20世纪30年代上海报刊对于庞薰琹艺术的推荐-artist's face - recommendation of shanghai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for pang xunqin's art in 1930s.docx
- 艺术与情感夏加尔艺术创作中的情感探究-art and emotion an exploration of emotion in xia jiaer's artistic creation.docx
- 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例-research on art colleges'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 taking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as an example.docx
- 艺术权利的分布与变化20022011——以artreview杂志power 100排行榜为例-distribution and changes of artistic rights 20022011 - a case study of the power 100 ranking of art review magazine.docx
- 艺术院校高中生的舞蹈编导教育问题分析-analysis of dance choreographer education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rt colleges.docx
- 抑郁症与焦虑症患者的情绪启动分析-analysis of emotional priming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disorders.docx
- 抑郁症患者注意偏向及其抗抑郁药物影响的erp分析-erp analysis of attention bias and the influence of antidepressants in depressive patients.docx
- 抑制ampk活性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星型胶质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effect of inhibiting ampk activity on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of astrocyte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mice.docx
- 抑郁症患者脑血流改变的spect及乙酰唑胺spect研究-spect and acetazolamide spect studies on changes of cerebral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docx
- 抑黄曲霉毒素的hitwh-b05菌株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from hit wh - b05 strain inhibiting aflatoxin.docx
- 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depression and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docx
- 抑制il 17a活性抗体的制备及筛选-preparation and screening of antibody against il 17a activity.docx
- 抑制hes1 hey1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功能的影响-inhibitory effect of he s1 he1 on 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cell function.docx
- 抑制ho-1基因表达增强地西他滨对p15去甲基化作用的机制分析-mechanism analysis of inhibition of ho - 1 gene expression and enhancement of demethylation of p15 by decitabine.docx
- 抑制il-17a活性抗体的制备及筛选-preparation and screening of antibodies against il - 17a activity.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