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乳业周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关于无抗奶的报告特辑.docVIP

世纪乳业周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关于无抗奶的报告特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纪乳业周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关于无抗奶的报告特辑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 Orient Agribusiness 二零零二年七月 世 纪 乳 业周刊 名誉顾问:刘成果 总 顾 问:骆承庠 蒋建平 王怀宝 顾 问:林典生 骆志刚 程国强 李易方 刘振邦 王丁棉 陈 新曲金铎 杨永东 赖庆华 高庆超 主 编:豆 明 副 主 编:朱先春 执行主编:陈联奇 编 辑 部:孙兰欣 张增英 李凯燕 贺婷桢 电 话: 86-10-6419-5218 86-10-6419-5182 86-10-6419-1669 86-10-6419-1670 传 真: 86-10-6419-5217 电子邮件: boabc@agri.gov.cn 刊头题词:本刊名誉顾问 中国乳业协会会长 刘成果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 关于无抗奶的报告特辑 地 址:北京市农展馆北路55号 农业部北区中欧农业技术中心大楼 邮政编码: 100026 电 话: 010 传 真: 010电子邮件:boabc@agri.gov.cn 关于对“有抗奶”、“无抗奶”问题的说明 近来,一些新闻媒体以大量篇幅、显著的标题报道“有抗奶”、“无抗奶”的问题,这在乳品行业和广大消费者中引起不小震动,有些消费者已产生恐慌心理而不敢喝牛奶。这将会降低消费者的营养水平,同时也给中国乳品工业以及牛奶饲养业带来严重后果。为此,今天在这里召开记者会,介绍有关“有抗奶”、“无抗奶”的情况,以期有一个比较准确一致的说法,以有利中国乳业的健康发展。 奶牛总体来说是一种对疾病抵抗力较强的家畜,但也要生病,要用一些药物治疗疾病。但一些药物,在治疗期间和停药后的一定时间内会在体内残留,并通过乳汁分泌出来。含有抗菌素残留的乳被称为“有抗乳”。据有关资料记载,长期食用“有抗乳”会使人体对抗菌素类药物产生耐药性,或对有抗生素过敏的人造成伤害。在西方一些国家,奶牛饲养业、乳品工业发达,“有抗乳”作其它工业原料,不供人食用。 我国乳业发展历史很短,也就是自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2000年世界人均牛乳占有量94千克,亚洲人均42千克,而我国尚不足8千克。国外的奶牛场少则几百头,多则几千头,规模饲养,机械挤奶。而我国规模较大的奶牛饲养场比较少,绝大多数是农民个体养牛,规模小,手工挤奶。乳品厂的原料奶来自千家万户,质量参差不齐。1985年9月,我国发布的GB5408—85《消毒牛乳》标准中的附录A“生鲜牛乳的一般技术要求”,规定“用抗生素或其它对牛乳有影响的药物治疗期间的母牛所产的牛乳和停药后3日内的牛乳不得收购(应是不得供食用)”。1986年9月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正式发布,同时宣布GB5408—85《消毒牛乳》的附录A“生鲜牛乳的一般技术要求”作废。新的标准只规定:“收购的生鲜牛乳系指从正常饲养的、无传染病和乳房炎的健康母牛乳房挤出的常乳”,具体指标除理化、微生物指标外,卫生指标只规定了汞、滴滴涕、六六六等三项,没有明确规定“抗生素”指标。制定这个标准时为什么没有明确“抗生素”指标,据我分析,当时正值鼓励农民个体养牛,影响原料乳质量的主要问题是掺假、掺水。相对掺假、掺水、农药残留,“有抗乳”尚属次要问题,规定“抗生素”指标实际上做不到。在九十年代,乳品行业大力推广“以质论价收奶”、“分散饲养、集中挤奶”、“集中饲养、集中管理饲养小区”、“规模饲养”等先进经验,原料乳的掺假、掺水问题基本得到控制,原料乳的新鲜度明显提高,有些企业原料乳的细菌数含量已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近几年来,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的呼声越来越高。2001年9月农业部发布了《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行业标准,并要求于2001年10月1日实施。新标准对生鲜牛乳的卫生指标要求除汞、滴滴涕、六六六外,又增加了:砷、铅、铬、硝酸盐、亚硝酸盐、黄曲霉素、马拉硫磷、倍硫磷、甲胺磷等11项指标,明确“抗生素不得检出”。《无公害食品 生鲜牛乳》从安全、卫生的角度对原料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1986年开始实施的《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作为国家级标准并未明确停止执行。 今天我们提倡“无抗奶”并不是对过去的否定。食品的安全卫生水平是随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提高的。乳品行业产品质量提高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在八十年代初,乳品行业的主要矛盾是发展奶源保证供给的问题;八十年代后期是解决掺水掺假问题;九十年代中后期是解决原料乳的新鲜度、降低细菌数含量;二十一世纪初应该解决的是原料乳的安全卫生问题。实施“无抗乳”是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