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黄山徽州区1500数字化地籍地形测量技术总结.DOCVIP

安徽黄山徽州区1500数字化地籍地形测量技术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黄山徽州区1500数字化地籍地形测量技术总结

xx市xx区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测量 技术总结 目 录 一、概述 1 二、完成主要工作量: 1 三、作业依据 2 四、成果成图资料的利用 2 五、控制测量方案 2 (一)平面控制 2 (二)高程控制 7 六、图根控制测量 8 七、地籍细部测量 10 (一)基本要求 10 (二)地籍地形图的内容及取舍 12 (三)地籍地形图编辑 14 八、宗地图 17 九、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 18 十、成果成图资料的检查 18 十一、经验与体会 20 十二、上交资料 22 一、概述 随着城市建设日益发展,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满足xx市xx区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及土地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为今后土地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受xx市xx区国土资源局委托,由xx测绘总院承担xx市xx区1:500地形测量8.3平方公里,E级GPS控制测量9平方公里,从二○○五年七月开始进入测区,于二○○五年十月完成全部外业测量工作,至二○○六年八月提交全部成果及成图资料。 xx市xx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xx南大门,枕xx,襟屯溪,连歙县,西靠休宁,地籍测量工作开展区域在xx区岩寺镇。 测区内地貌以平地和丘陵为主,岩寺镇城区和“丰乐河”以北地势较平坦,东、南、西测区边缘地带起伏较大;测区内地势北低南高,平均海拔约145米,最大高差50米左右。 xx区城区房屋密集,街巷狭窄,房屋排列错落无章;沿测区边缘地带的房屋成散列式分布,阶梯式排列,起伏较大,对测量工作造成了较大困难。 二、完成主要工作量: (GPS点: 12点; ()()()()009点; ()()()()1999年《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城建规范》。 (二)国家测绘局1992年颁发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以下简称《规范》。 (三)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年《大比例尺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 (四)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 (五)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六)本测区技术设计书。 四、成果成图资料的利用 (1)xx区国土资源居提供的1∶4000xx区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图,用作踏勘、GPS控制网的设计使用和作加密控制布网等工作。 (2)测区内及附近有国家二等三角点“黄罗尖”、等外三角点“岩寺东”(已破坏)、“稠楼”,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成果,可作为测区首级控制起算点使用。 (3) 测区内有我院1999年施测的四等水准路线点,标石保存完好,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本次水准测量采用原四等水准路线点,进行等外水准测量。 五、控制测量方案 (一)平面控制 1、坐标系的选择 xx区位于东经118°20′左右,据中央子午线117°约130公里,而该区平均海拔仅145米,测区大地水准面对于参考椭球面的高度为57米,根据公式推算,每公里边长在高斯投影面上的投影变形为18cm左右,超出《规范》“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km”的要求,考虑到原xx区所作控制网的坐标系统,采用中央子午线118°30′,1.5°分带,横坐标加50公里的1954北京坐标系。 2.建立E级GPS控制网 (1)GPS网的布设原则及要求 a、以国家II等三角点“黄罗尖、等外三角点“稠楼”、为起算点,布设由12个待定点组成的E级GPS控制网。 b、相邻点平均距离不大于2公里,选点时考虑了相邻点间的通视问题,使两个GPS点之间尽量保持通视。为了确保点的精度和可靠性,GPS网设计时构成了尽量多的检验条件。 c、采用了边连接的方式,确保GPS点的精度。 d、GPS平差后,其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均不低于1/4.5万,点位中误差均不大于5厘米。 (2)GPS点位要求 a、点位的选择,均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仪器操作,视野比较开阔。 b、点位附近没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在400米之外;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均大于200米。 c、点位附近没有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避开了大面积的水域。 d、交通方便,地面基础稳固,易于点的保存。 (3)GPS点的埋设 位于高大建筑物顶部的GPS点采取了现场浇灌混凝土,式样采取《规程》附图B.O.6的样式。上标石面为20cm×20cm,下标石面为30cm×30cm,高15cm,在浇灌时,先把顶面打毛,并打入水泥钉固定,使标石与建筑物顶面连接牢固。位于地面或松软坡地的GPS点,埋设了柱石和盘石,其埋设的式样依据《规程》B.O.3。柱石上表面20cm×20cm,底面40cm×40cm,高40cm,盘石为40cm×40cm,高15cm。在埋设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