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补强-结合橡胶 赵 菲.pptVIP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炭黑补强-结合橡胶 赵 菲

第 2 章 炭黑的补强(3) 橡胶工程教研室 赵 菲 第三节 结合橡胶 3.1 结合橡胶的概念 3.2 结合橡胶理论 3.3 影响结合橡胶的因素 3.1 结合橡胶的概念 结合橡胶(bound- rubber)也称为炭黑凝胶,是指炭黑混炼胶中不能被橡胶的良溶剂溶解的那部分橡胶。 通常采用结合橡胶来衡量炭黑和橡胶之间相互作用能力的大小,结合橡胶多则补强性高,所以结合橡胶是衡量炭黑补强能力的标尺。 结合橡胶的测定 将混炼后停放的混炼胶剪成约1mm3的小碎块,精确称取约0.5g(W1)封包于质量(W2)的不锈钢网中; 浸于100ml良溶剂如甲苯中,在室温下浸泡48h,然后重新换溶剂再浸泡24h;取出滤网真空干燥至恒重(W3) 。 3.2 结合橡胶理论 1. 发展历史: 以前普遍认为炭黑对橡胶的补强是炭黑表面的酸性基团与NR中的碱性基团产生化学作用的结果; 但炉法炭黑代替槽法炭黑后,虽然炉法炭黑表面的酸性基团比槽法炭黑低10倍多,但其补强性却好得多。 Dannenberg 提出的基于分子吸附的分子链滑动学说被迅速接受。 实际上,在混炼过程中同样存在化学反应。 2. 结合橡胶的本质 Kaufman等证实了聚合物内存在分子活动能力不同的3 个区: 3. 结合胶的形成 一 是橡胶大分子链在炭黑粒子表面上的那些大于溶解力的物理吸附,要同时解脱所有被炭黑吸附的大分子链并不是很容易的,只要有一、两个链节被吸附的,就会可能使整个分子链成为结合胶。 二 是吸附在炭黑表面上的橡胶分子链与炭黑的表面基团结合,或者橡胶在加工过程中经过混炼产生大量橡胶自由基或离子与炭黑作用,发生化学结合,这是生成结合胶的主要原因。 早期理论 Villar曾经报道,炭黑表面上吸附橡胶的区域面积对NR大约在30nm2左右,相当于五分之一NR大分子的大小(800个异戊二烯结构单元)。 Kraus 和 Gruver用窄分布的BR 验证该结论,结果表明明,橡胶的分子量越高,结合橡胶的量越大。 Meissner’s Theory 结合橡胶的形成是橡胶大分子的结构单元在炭黑表面活性点上无规吸附的结果。 结合橡胶的形成机理 结合橡胶是橡胶-填料间相互作用的表现。橡胶形成结合橡胶有一个临界的填充浓度C临界,C临界随着炭黑比表面积的增加而下降,如下图所示。 炭黑用量对结合橡胶形成机理的影响 因为低填充用量时,只能通过单点或双点吸附形成分散的凝胶; a 单点吸附 b 双点吸附 炭黑用量对结合橡胶形成机理的影响 炭黑超过临界用量时, 一个橡胶分子连接两个或多个炭黑颗粒,即形成粒子间连接。 结合橡胶的形成机理 实验证明,结合橡胶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这说明炭黑和橡胶间形成结合橡胶不完全是共价键,主要是物理吸附作用。 3.3 影响炭黑结合胶的因素 3.3.1 炭黑的影响 1.炭黑比表面积的影响 2.炭黑结构度的影响 3.炭黑粗糙度的影响 4. 炭黑表面活性的影响 5. 炭黑用量的影响 炭黑比表面积的影响 结合胶几乎与炭黑的比表面积成正比,随着炭黑比表面积的增大,吸附表面积增大,吸附量增加,即结合橡胶增加。 炭黑结构度的影响 炭黑粗糙度的影响 炭黑的粗糙度越高,表面的微孔越多,可与橡胶分子触及的表面积越少,形成的结合橡胶越少。 炭黑表面活性的影响 炭黑石墨化以后,表面的活性基团数量减少,形成结合橡胶的能力变差。 3.3.2 橡胶性质的影响 结合胶量与橡胶的不饱和度和分子量有关。 不饱和度:不饱和橡胶更容易生成结合橡胶;饱和橡胶对槽法炭黑的亲和力更强。 生胶的分子量 生胶的分子量:分子量越高,相同的条件下生成的结合橡胶量越高。这是因为一个大分子可能只有一两点被吸附住,但这时它的其余链部分都是结合胶。 3.3.3 工艺条件的影响 薄通次数的影响 混炼温度的影响 陈化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压力的影响 薄通次数(混炼时间) NR结合胶约在10次时为最高,以后有些下降,约在30次后趋于平稳。 50份炭黑填充的氯丁橡胶、丁苯橡胶结合胶随薄通次数增加而增加,大约到30次后趋于平衡。 50份炭黑填充的丁基橡胶一开始就下降,也是约30次后趋于平衡。 混炼温度的影响 化学反应角度:混炼温度升高,橡胶变得柔软而不易被机械力破坏断链形成大分子自由基,炭黑也不易产生聚集体的链枝断裂形成自由基,因此在高温炼胶时由于这种作用形成的结合胶会比低温下炼胶的少。 吸附角度:吸附温度提高,结合胶量提高。 综合结果:炼胶温度升高,结合胶量下降。 压力和温度的影响 较高的压力产生较高的结合橡胶量。 在所有压力下,结合橡胶的量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150至200℃之间, 结合橡胶量随温度升高的较小; 温度超过200℃,温度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