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剧《女巡按》看阿宫腔绝处逢生.doc

从历史剧《女巡按》看阿宫腔绝处逢生.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历史剧《女巡按》看阿宫腔绝处逢生

从历史剧《女巡按》看阿宫腔绝处逢生   摘 要: 历史剧《女巡按》又名《万福莲》、《女观察》、《观音堂》,清嘉庆李芳桂编写,鱼讯、黄俊耀、袁多寿、朱学1959年整理。1961年阿宫腔《女巡按》赴京演出,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一致好评。2009年,阿宫腔《女巡按》又一次登上了舞台。从阿宫腔《女巡按》的复出,我们看到了阿宫腔的绝处逢生。   关键词: 历史剧 《女巡按》 阿宫腔 绝处逢生      历史剧《女巡按》又名《万福莲》、《女观察》、《观音堂》,清嘉庆李芳桂编写,鱼讯、黄俊耀、袁多寿、朱学1959年整理。该剧写唐宫才女谢瑶环受武则天之命巡查江南,庙遇武三思之子武洪调戏民女肖惠娘,义士袁华抱打不平,并与肖惠娘来巡按大营告状。巡按谢瑶环秉公执法,杖责武洪,又撮合肖惠娘与龙向前订婚。谢瑶环仰慕袁华豪侠仗义与其结为伉俪。武洪对谢瑶环怀恨在心,上京诬告,武则天治罪瑶环。谢瑶环在袁华的规劝下,共奔太湖,参加农民起义。   据戏曲资料考证,反映大唐女巡按谢瑶环的戏曲演出有数个版本:碗碗腔《万福莲》,阿宫腔《女巡按》,评剧《谢瑶环》,越剧《谢瑶环》,锡剧《谢瑶环》,以及豫剧《红颜饮差》,等等。但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是1961年田汉先生根据碗碗腔《谢瑶环》改编、由中国京剧院首演的京剧历史剧《谢瑶环》。   陕西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戏曲艺术――阿宫腔,相传是秦朝阿房宫歌女、乐师所唱的宫廷曲调,项羽火烧阿房宫后,乐师歌女逃亡传至民间演变而来。有别于秦腔的慷慨激昂,阿宫腔以细腻温婉而著称。2000多年后的今天,仅在陕西省富平县还保留着这一珍稀的古老剧种。   一   1960年3月,陕西省新搬上舞台剧种会议在西安举行,此后,富平阿宫腔剧团总结经验教训,集中力量,精心排演了《王魁负义》、《女巡按》等剧目,11月,在省文化厅的安排下,阿宫腔剧团先后在周边省市巡回演出。这次演出,历时3个多月,共110天,演出103长,观众达13万人次。《晋南日报》《太原日报》等报纸都发表了评论文章,称其“枯木逢春新花开”、“听起来犹如高山流水,波浪起伏,引人入胜”等。《光明日报》在演出结束时发表综述《阿宫腔重放光芒》,充分肯定这次巡回演出的意义。   1961年9月,根据陕西省文化厅的安排,阿宫膛剧团由省文化局局长鱼讯亲自率领,赴北京汇报演出,历时40天。在北京怀仁堂,国务院礼堂,军委礼堂,民族文化宫,冶金、煤炭、原子能研究所等剧场汇报演出阿宫腔剧目《女巡按》20场。陈毅、彭真、习仲勋、周扬、沈雁冰(茅盾)等中央领导观看了演出,并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   国庆前夕怀仁堂演出《女巡按》,冯碧茹扮演谢谣环,刘稳新扮演武洪。此时此刻,大家心情特别激动,因为进京演出的剧团只有他们阿宫腔剧团被请进怀仁堂演出。事后,习仲勋副总理以纯正的富平乡音亲切地和他们开玩笑说:“这下回去可能给乡党吹牛皮了,你们把勾锣从富平敲到了国务院。回去再好好排几本好戏,64年再来国务院演出,到时如果国家没有请,我请你们来演出。”   阿宫腔剧团在北京演出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1家报刊共发表评论文章51篇,北京、陕西两个广播电台转播了演出实况,中国百代公司灌制了唱片。全国剧协、音协和文联分别召开了专题讨论会,对阿宫腔音乐、曲调,对演员的演唱技巧和表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人民日报》发表了《老树新花,别具一格》,《光明日报》发表了《阿宫腔永放光彩》,《北京日报》发表了《陕西阿宫腔初次在京上演》等评论文章。之后,剧团又应山东省的邀请,到济南、青岛、淄博等地访问演出20多天。《大众日报》、《淄博日报》、《青岛日报》发表评论文章。青岛柳腔剧团称其“新颖可爱,十分亲切”,尤其“阿宫腔和柳腔,都具有高八度和低八度的特点,也有许多适宜抒情的特点。”(《青岛日报》,1961年11月12日)这一时期是剧团极盛时期,收入创建团以来的最高记录(1961年平均每场收入近1000元);29个兄弟剧团来团学习,起到了教学示范、切磋技艺、提高艺术质量的作用。   11月17日阿宫腔剧团回到陕西,并向社会各界作了汇报演出。《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发表了王烈写的《幸福荣誉收获》等文章,赞赏阿宫腔搬上大舞台的成功探索,肯定了《女巡按》等是优秀的艺术成果。   “文化大革命”期间,阿宫腔翻高遏低之声被批为靡靡之音,阿宫腔的代表剧目《女巡按》等戏遭到严厉批判。剧团唯一的“秀才”王玉珊同志因为改编剧本被加上莫须有的“历史问题”罪名,遭受批斗,后积郁成疾而死。一批正处于艺术青春期的优秀演职人员遭到埋没,失去了宝贵的艺术创新年华。这是阿宫腔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   随着“四人帮”的垮台,文艺界逐渐开始解冻,被禁十多年的传统戏恢复上演,这是戏曲复苏的信号。1979年到1981年期间,阿宫腔剧团开始重新排演《女巡按》等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