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治霍乱寒热之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论治霍乱寒热之争

中医论治霍乱寒热之争   关键词 霍乱 寒证 热证 学术探讨      霍乱是烈性传染病,自从1821年传入我国出现首次大流行之后,此病在中国危害多年,直到解放后才得到基本控制。百馀年来,中医在治疗霍乱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出现了许多专著。由于各人治疗经验不同,在治疗霍乱方面形成主寒、主热两大派,论争不休。      1.以王孟英为代表的主热派      王孟英于1837年初著《霍乱论》,1862年重订为《随息居重订霍乱论》,被誉为“治霍乱最完备之书”。王孟英将霍乱分为热证和寒证两大类,但他认为绝大多数是热证。他说:“余自髫年,即见此证流行,死亡接踵。嗣后留心察勘,凡霍乱盛行,多在夏热亢旱酷暑之年,则其证必剧。自夏末秋初而起,直至立冬后始息。夫彤彤徂暑,湿自何来?只缘今人蕴湿者多,暑邪易于深伏,迨一朝卒发,渐至阖户沿村,风行似疫,医者不知原委,理中、四逆,随手乱投,殊可叹也!”(《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王孟英认为个别脾胃素虚之人,寒湿内盛,患病才表现为寒湿霍乱,可用理中、五苓之类治之。他说:“热霍乱,流行似疫,世之所同也;寒霍乱,偶有所伤,人之所独也。”(《霍乱论》)对热霍乱,王孟英分别用胃苓汤、桂苓甘露饮、燃照汤和蚕矢汤等治疗,寒霍乱则用藿香正气散、平胃散或理中汤、四逆汤等。   王孟英之论,得到不少医家赞同。如陆九芝在《世补斋医书》指出:“霍乱一证,有寒有热。热者居其九,寒者居其一。凡由高堂大厦乘凉饮冷而得之者,仲景则有理中、四逆诸方。……同治壬戌,江苏沪渎时疫盛行,绵延而至癸、甲。余尝以石膏、芩、连清而愈之者,则暑湿热之霍乱也。……其肢皆冷,而其脉皆伏。维时大医立方竞用丁、萸、桂、附,日毙数人。”后继者还有如陈虬,其著于1902年的《瘟疫霍乱答问》中,认为瘟疫霍乱多为热证,指出:“富贵之家,医生沓至,必有一二剂参桂姜附,催其速死。而贫寒无力者,或恣饮黄泥水、雪水、西瓜,多有得生。”他还说此病固有体质素虚,一经吐泻则阳气即陷者,但“或用阳药救急于前,然终必转热证”。   还有民国时医家聂云台,著有《霍乱研究》。此书“宗王孟英之大旨,参以陈虬、王清任之经验”,“将治疗方法定为初中后三期,初则略带通利,中段主用苦寒,末期须用温补”。      2.以徐子默为代表的主寒派      徐子默,嘉兴人,著有《吊脚痧方论》,成书时间不详。徐子默根据霍乱来势急骤,常出现转筋的特点,将其命名为“吊脚痧”。在治疗方面,他说:“治吊脚痧之药,首在温经通阳,以祛寒邪,以归阴火。”(《吊脚痧方论?论用药》)用药主张初期用大小建中汤,出现四肢厥逆则用桂枝汤、四逆汤、吴茱萸汤等,到冷汗欲脱、元气尽败的后期则用参附汤、姜附汤等。另外他还提出一点,即汤药要有辣感:“病势方盛时,进药须令人先尝之,如舌上舐之不辣者,非徒无益,反恐因汤水以助寒也。必须尝之味辣者,方可服。”(《吊脚痧方论?论进药法》)   徐子默也注意到“有热体而患吊脚痧者”,则在用药方面,温热药则要减量,或佐用黄连、麦冬、丹皮、石斛等清热养阴之药,但他强调“必须手足温、吐下止,见有热象者方可用耳”(《吊脚痧方论?论用药须察气体》)。   继徐子默之后对霍乱以寒立论的医家也很多。如收载于潘蔚《?NF352?园医学六种》中的《霍乱吐泻方论》,说治霍乱“虽寒热多少不同,而温散之理则一。如吐泻初起,总以理中为主方”。1888年成书的田宗汉《医寄伏阴论》,将霍乱命名为“伏阴”,认为本病是感受寒湿阴邪而来,“即病则名寒湿,如不即病,其邪必伏孙络,则为伏阴”。治疗方面,田氏立苏砂平胃散主治,重则用附子理中汤、通脉四逆汤等。还有蒋希曾的《经验医案》,认为本病病因是“寒邪直中三阴”。他说本病“定是寒证,不必狐疑”,“切忌凉药散药,即藿香正气散等剂亦不宜用”。他拟定“时症方”治疗本病,是在《伤寒论》的吴茱萸汤、理中汤基础上加减而成;另用五香散纳脐外治,皆为温法。蒋氏记载,1866年,杭州胡雪岩将他的处方合药施送,活者无算,1868年广东霍乱流行,又有张培?NC052?将其方刊单传播,“以后遂渐死人稀少矣”。   民国时期,章太炎也认为霍乱属于寒证,他说:“余十六岁时,尝见一方数百里中,病者吐利厥冷,四肢挛急,脉微欲绝。老医以四逆汤与之,十活八九。三十岁后,又见是证,老医举四逆汤、吴茱萸汤与之,亦十活八九。此皆目击,非虚言也。”他还说:“徐灵胎、王孟英乃云绝未见有寒霍乱者,岂当时适未遇之,抑过为矫诬之论也?”他认为本病病理是“寒入而厥,血脉不能收摄水分,上下出于肠胃而为吐利,旁出于肤而为魄汗,水分尽泄,则血如枯?NC176?,脉欲停止,于是死矣。”当时鄞县名医范文虎曾致信章氏,指出自己不同年份所遇霍乱,有时重用附子方愈,有时用紫雪丹得愈,有的用解毒活血汤,有的则要用黄芩等寒药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