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构个人、集体与家国情感关联
重构个人、集体与家国情感关联
《我的团长我的团》自播出以来,围绕着它的讨论,在一个非常宽阔的领域内。一方面,我们看到这部作品的主创们流窜于各个电视台,以幕后花絮等“鲜为人知”的故事推广着一部并不八卦的电视剧;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很多著名批评家神情严肃地用这部作品来讲述“中国远征军”那被人遗忘的历史……在这多重的阅读中,我更关心的,是这部引发那么多讨论和争议的作品,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况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乌合之众”的生之希望
“我的团”,绝对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而且还是乌合之众中最让人看不起的一类。
“我的团”的主要成员,是滇缅边境收容所里的一群溃兵。这群溃兵,被打败、打散后流落到这个收容所。在这里,他们除了偷鸡摸狗,打打群架,好像实在没什么事可做了。不过二十多岁的青年,经过了太多的失败,好像已经把一生都耗尽了。
上校团长虞啸卿,以职业军人的整肃,有些唬住了破烂的溃兵们;他热爱屈原、岳飞的鼓噪,又有些点燃了这群溃兵。于是,他们跃跃欲试,加入了虞啸卿要组建的川军团,唱着“风云起,山河动,革命壮士矢精忠……”上路了。
可是,乌合之众就只能是乌合之众。当他们赤条条地只穿着一条中国裤衩,乘坐美国人的运输机准备去接收英国人的武器、装备时,运输机在丛林中迫降了。他们的命运再一次从天上回到地上。在丛林中,他们即使设计了埋伏,安排了战术,这二十多人,最后照样还是被四个日本兵追着打。这一切改变的契机,是一个假冒“团长”龙文章的出现。龙文章从日军的围堵中救出了这一群乌合之众,并带领他们撤离了缅甸的热带丛林。
这群在缅甸丛林中、在日军的追赶下挣扎着活下来的乌合之众,究竟是靠什么活下来的?靠骗取来的英国人的武器?靠龙文章短兵相接的奇谋战术?……都是。但龙文章不是救世主,龙文章也不是好莱坞电影中的孤胆英雄,一个人搞定日军千军万马。在《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故事中,支撑着溃兵们活下去的,最重要的是龙文章用自己的智谋、勇气和决心,唤醒了每个个人内心中的希望。在战场的荒原上,我们故事的主角孟烦了就是那么气急败坏地冲着龙文章大吼:明知道是死还在想胜利!你给了我们不该有的希望……
这希望里包含了太多复杂的内容。这希望,最开始就是在丛林中活下来,杀鬼子,回家……最后,这希望,是在南天门的山头,1000人的散兵游勇以血肉之躯拼死阻击了日军大部队的进攻,在最危急的关头为巩固怒江的江防争取到了时间。但这希望着实“不该有”。个人只要有了这种种希望,生命就变得沉重起来;比起丛林中稀里糊涂地死掉,这希望意味着的是自己要承担自己生命的责任――无论是对自己,对别人,还是对一个更大的群体的责任。在这群乌合之众中,龙文章所起到的作用,不过就是以他不甘寂寞的存在,提醒着每个个体:即使在最溃败的环境中,也不要丢失掉希望;而不丢失掉那个希望,就意味着,你一定要承担现在的责任,去为你自己的希望做点什么。
《我的团长我的团》虽然将自己的场景放在了中国远征军的历史图景中,但它所面对的,却是在一个物质至上的年代中,理想的匮乏;它所质疑的,是个人主义膨胀后,个人对权利的索取,对责任的懈怠――它所纠缠的,正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精神匮乏的社会中,个人在放弃责任后滋生的顺应环境时的心安理得、抱怨环境时的理直气壮。在这种个人犬儒主义的氛围中,所有的理想,都会被读解为白日梦,而所有的希望,也会在漠视中消失殆尽。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虞啸卿如同是那个希望的正面表达,是个人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个现实中的希望,或者说是个人在生活中渴望的来自外部世界的信仰。虞啸卿说:“我把自己戳得像个杆,是怕你们趴下。”虞啸卿的确能把自己戳得像个杆,而他的精锐和亲随们,也都因而尽量把自己戳得像个杆。而龙文章,却是那个希望焦灼在个人内心的状态。这焦灼在内心中的希望,绝不如虞啸卿的希望那般光彩照人。为了在内心中保存这希望,现实中的龙文章,要承担无穷尽的责任,其实是多么痛苦。如同我们每个个体一样,他时时刻刻面对现实的困难,面对希望的渺茫。虞啸卿为龙文章的川军团所配备的,是生了锈的大炮,是拉来的壮丁――居然没有忘记给他们一面“刑天舞干戚”的川军团的旗帜。他们驻守在日军几乎无法正面进攻的祭旗坡,在漫长的驻守中,敌对的两岸几乎发展到互相拉歌唱曲的疲惫。在长期对峙的艰苦环境中,龙文章也难免内心会“生了虫子”,懈怠下来。但希望就是在疲惫的、绝望的日常状态提醒着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比如说,他会用每天打上一炮提醒自己,也提醒自己的团――日军在和你们唱曲的时候,炮火早就对准着你们。
外在的希望总有崩塌的时候――比如说,当虞啸卿终于明白自己的作战计划注定无法拿下南天门的时候;比如说,当虞啸卿出于对整个战场的考量,必须坐等着让那一小群敢死队在守不住的树堡阵地里一个个地战死的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