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要是官员个体素质
重要是官员个体素质
摘 要: 民国时期一份湖南省教育厅督学的教育视察报告,呈现了当时省级教育督学对一所私立中学的视察过程,反映了该中学教育教学各方面的状况,以及督学对此的价值判断。深入分析,可见抗战期间湖南中等教育的发展、湖南教育主管部门为之付出的努力。湖南教育在艰苦的抗战期间所创造的辉煌,与当时主政湖南的官员群体的个体素质密切相关。
关键词: 抗战期间 湖南教育 督学 视察
前段时间,我在整理湖南近现代名校史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份标明是民国三十年(1941),也就是抗战期间,湖南省教育厅督学写就的关于广雅中学(注:长沙市的一所私立中学)的视察报告,报告篇幅不长,仅五百来字,现实录如下:
湖南省教育厅督学关于广雅中学的视察报告
一、该校赁湘潭石安乡中间大屋为校舍本部,住高中全部学生,计六班316人。初中九班共515人,校本部住104人,第一宿舍住45人,第二宿舍住133人,第三宿舍住34人,全部教室皆在校本部,三个宿舍均在校本部附近,宿舍学生膳食及日间自修,均在校本部。
二、该校教室计15间,除就原有房屋两间外,另建草盖教室13间房屋,差可敷用。
三、该校自建教室仅可蔽雨而未设备走廊,天下雨时交通不便,各宿舍皆房屋狭隘,仅容床位可供晚间一宿,晚间自修甚感困难(第二舍大厅摆有方桌数张供学生晚间自习之用,惟天气日渐寒冷,将来风雨交加时,必感困难),宜设法改良。
四、该校上期2月12日开学,至6月12日放假,实上课17周,据该校通告学生家长书言:“以星期日补课日数,共计实授课足19周。”
五、该校校董会现在因召集大会颇感困难,乃委托在校董事及雅礼大学同学组织临时委会代行校董会职权,审核预算决算。上年度决算计收入44699元,支出47131元,两抵亏2432元,但尚无经费稽核委员会。
六、查该校各科教学,尚无不合,各项练习课本批阅亦尚认真。
七、查该校学生共815人,仅童子军团长陈自信1人,兼教体育,加以课外体育指导之责,似为太忙,应增聘体育教师或指导员1人,指导学生各项课余运动,免使闲散。
八、该校附设民众学校计成人班38人,儿童班175人,成绩尚佳。
九、该校成立社教轮回识字组三组,每周轮回???附近乡村课读农民子弟,颇有成效。
右九页谨呈。
具报人(略)。
1941年11月24日于湘潭石安乡所作
视察的过程是这样的:省教育厅一位督学,来到这所位于农村的私立中学(该学校本是办在长沙城区的,1938年底长沙大火后,迁至湘潭县乡下的临时校址),他进教室听了课,实地走访了学生的宿舍,翻阅了学生的作业本,到学校的教务、人事、后勤、财务等部门查阅了相关的名册,核对了数据,并分别与学校的有关领导,部分老师、学生、家长,以及驻校当地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他是在对该校的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再用专业的理论和当时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衡量,作出判断。在事实、数据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视察报告,呈交主管领导。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两个历史信息:一是民国时一个省级的教育督学,视察乡村的私立中学时,不但亲自,而且非常全面而深入;二是督学负有向上具报的义务,具报的文档,哪怕只是五百来字,也要郑重其事地进入档案留存。
也许我碰巧看到了一位特别勤勉、认真的官员,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了彼时彼地。
据史料记载,在这份报告撰写的1941年,湖南省教育厅出台了几项关于教育经费增长、教学质量保障、教师生活待遇改善、师资队伍稳定等方面的政策。如,4月,省教育厅公布,将教育列为当年湘省三大中心工作之一,全省教育文化经费由800万元增至1200万元,为历年增长之最,并要求其中二分之一用于中等教育;6月,省政府第116次常委会通过《毕业会考办法及监考阅卷规则》;9月,教育厅宣布,调整中学校长、教员待遇:高中及同等学校校长月薪180―250元,教员180―240元;初中及同等学校校长月薪180―210元,教员140―200元;10月,教育厅要求,将教员按教学时数计薪改为专任制,每年俸给费省里再增加105.4万余元,“增薪使教职员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教学积极性亦有所提高”。[1]
但是,当我阅读《湖南教育史》、《中国教育史》等书籍时,居然发现,湖南的教育,在民国时期,尤其是在抗战时期(1937―1945年),不但未呈衰退之势,相反,还一度得到发展,就全国来说,竟然是走在前列的。[2]
有统计显示,湖南八年抗战期间,小学所数,居全国各省之冠,学生数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中学所数,次于四川、广东,居全国第三,学生数,次于四川、河南、广东,居全国第四。[3]
教育史研究还有个结论:抗战中,“湖南不仅各级各类学校的数量有所增加,而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