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钓鱼城上古代兵器谱
钓鱼城上古代兵器谱
当人们说,落后就要挨打的时候,宋人是不会认可的。这个拥有报纸、纸钞、宋词、巨舰、火器可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超级文明体,却总是被草原上那些大字不识的人揍得鸡飞狗跳,首都一迁再迁,国境一退再退,直到最后连小皇帝也被赶入大海。
从军事上看,这一切的根源只在于宋人缺马。于是,宋人打造出了有史以来最厚重的铠甲,最尖利的长枪,最强劲的弓弩,试图用自己高超的技艺弥补这一先天缺陷。但野战时这样的军队就像是慢腾腾的乌龟,当宋人还在懵懵懂懂地开拔时,那些骑马的家伙已经绕过去抄掉了他们的老家。于是“乌龟们”憋屈地一退再退,一直退到一个叫做钓鱼城的地方。
这之后,草原上的汉子勒住马缰,抽出马刀,准备一战轻松解决掉这群被自己折磨得疲惫不堪的“败寇”。然而,钓鱼城上,大宋帝国的各种神兵出世……于是,这一战,便是三十六年。
在一个头顶艳阳的下午,我和宋史研究学者周显人来到钓鱼城博物馆,试图找寻当年这群守军如此悍猛以致坚守孤城三十六年的原因。也许人们会认为那是勇气与斗志铸造的奇迹。我们却认为勇气与斗志不是全部,我们想寻找的是在此之外,那些来自于工匠们的原因,来自于那个辉煌文明的原因。
我们穿过护国寺,来到一个名叫“钓鱼城博物馆”的僻静院堂,发现这里几乎没什么人,最靠角落的房里挂着十来幅黑白的画卷,画着些奇形怪状的器械。我们走了进去,从最左边的一幅开始,循着这些画卷,回到了那个“矢交坠兮士争先”的年代。
神弓劲弩:射程260米
黄桦弓、黑桦弓、麻背弓
神臂弩、床子弩……
在当时两军交战中,守军手中的弓弩是非常最要的兵器。作为一个连文士都将“射”视为六艺之一的国家,中国古代军队历来非常重视弓弩。从秦弩、汉直弩,汉大黄弓这么一路走来,到宋时中国的弓弩制造水平达到了巅峰。以至于南宋诗人华岳言道:“军器三十有六,而弩为魁首,武艺一十有八,以弓拔头筹。”而钓鱼城,这一大西南防御的中流砥柱,自然也拥有大量的强弓劲弩。
“围攻钓鱼城时,蒙古人已经吞并金、西夏、花???子模等文明较发达的地区,积累了大量财富,也俘获了大批工匠。”周显人告诉笔者,“因此,此时的蒙古军队早已鸟枪换炮,再也不是与其他部落逐鹿草原时的两匹瘦马、一柄马刀、裹身皮毡子就上战场的穷酸形象。此时,他们普遍装备了厚重的铁鳞甲,顶贯带罩面的铁盔,鳞甲内还嵌着致密的丝绸用以防箭(类似现代防弹衣的复合装甲设置)。为了贯穿这种复合甲胄,钓鱼城里的能工巧匠们不断精研改进,将弓弩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钓鱼城守军用的弓有黄桦弓、黑桦弓、麻背弓等多种,弓型虽与当时宋军所用制式装备相同,但在铁箭上却有相当大的创新。设计成熟的箭,通常分为箭头、箭杆和箭羽三部分,箭头是战斗部,箭杆是平衡部,箭羽则是调节部。轻而韧的竹、木始终是箭杆的首选材料。使飞行和下落遵循正确角度,从而飞得更远,攻击更加有效的是箭羽,守军使用雕翎作羽取代常用的雁鹅羽,使得箭在飞行中速度损失最小,穿透效果最佳。箭头造型都己脱离扁平四棱形的单调,变得更长更厚,以牺牲射击距离为代价增强破甲能力,同时部分箭枝加装了三棱倒钩,大幅扩大了伤口面积,称为“插刃凿子箭”。在那个战地医疗几乎没有的年代,被这种箭叮上一口,即使没有命中要害,也很可能伤口化脓感染而死。在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几枚这样的箭头,那狰狞的模样着实让人心寒。
弩被视为后部装有弩机的弓。一般弩机四周有“郭”,“郭”中有牙,可钩住弓弦。“郭”上有“望山”作为瞄准器,“牙”下有“悬刀”作为扳机。发射时,扳“悬刀’,“牙”缩下,“牙”所钩住的弦弹出,弦向前运动弹击箭杆使箭激射而出。因此,弩比弓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加之弩在射击时无须像弓那样用大力拉弦,瞄准起来更加简单,因此成为钓鱼城守军最为青睐的防守利器。
守军手中最强劲弩的被称为神臂弩和床子弩。神臂弩是在宋神宗时,由民间匠人李宏研制的精良兵器,并由钓鱼城守将王坚入川时带入,总数约5000张。据《宋会要辑稿》记载,神臂弓是以坚韧的山桑木作弓身,以结实檀木为硝,以铁为橙子枪头,以铜为马面牙发,以麻绳扎丝为弦。弓身长约合1米2,弦长约1米。单兵可以操射,发射数寸长的木羽箭,射程远及二百米,“仍透穿榆木,没半尺”,足见其劲利。神臂弓来到钓鱼城后,又被这里的能工巧匠们改制成了克敌弓,射程达到了260米,百米内可贯穿重甲,“每射铁人,一发应弦而倒”。
如果说神臂弩是狙击枪,那么床子弩就是榴弹炮。这是一种重型武器,又称床弩,它是在唐代绞车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据说宋太祖“尝令试床子弩于近郊外,矢及七百步,又令别造千步弩试之,矢及三里”。宋朝的床子弩有不同的款式和名目,仅《武经总要》中就记有双弓床弩、大合蝉弩、小合蝉弩、手射弩、三弓弩等。它们一般都用四脚木架作为弩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