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在冬凌草植株内空间积累动态规律.docVIP

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在冬凌草植株内空间积累动态规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在冬凌草植株内空间积累动态规律

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在冬凌草植株内空间积累动态规律   [摘要] 目的:揭示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在冬凌草植株内空间积累的动态规律。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在同一株植物内,从上到下随着叶位及节间的降低,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含量也逐渐降低。结论:本结果为确定冬凌草的最佳采收部位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冬凌草;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   [中图分类号] R2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7(c)-005-02      Study on the dynamics of spatial accumulation of oridonin and rosmarinic acid of rabdosia rubesens (Henmsl.) Hara   SU Xiuhong, LI Xueju, DONG Chengming, WANG Weili   (He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ntent of oridonin and rosmarinic acid in the leaves and stem of rabdosia rubesens (Henmsl.) Hara at different leaves and stem positions. Methods: The content of oridonin and rosmarinic acid was determined by HPLC. Results: The content of oridonin and rosmarinic acid declined from top to bottom with the decrease of leaves and stem growth in the same plant. Conclusion: The results may provide references of the best fractions for collecting the rabdosia rubesens (Henmsl.) Hara.   [Key words] Rabdosia rubesens (Henmsl.) Hara; Oridonin; Rosmarinic acid      冬凌草[rabdosia rubesens (Henmsl.) 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多年生植物,分布于我国河南、山西、陕西、贵州等地,其地上部分因含二萜类化合物(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和多酚类化合物[1-3](迷迭香酸)而具有抗癌、抗菌作用[4-7]等。对于冬凌草的入药部位,民间习惯用其草质茎叶,或单用叶入药,文献记载也不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中冬凌草以“干燥叶及地上部分”入药,其他文献记载冬凌草多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8]。据报道,冬凌草甲素及迷迭香酸在冬凌草叶中含量最高,其次为其草质茎中[9]。但因冬凌草为多年生半灌木植物,其地上部分往往可高达70~90 cm,其不同部位的叶子及茎间因所处位置不同,可能会导致其接受光照程度及其他生态因子的不同,从而最终导致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差异。前人对冬凌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化学成分和药理、药效等方面[10]。到目前为止,有关其不同叶位及不同节间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规律尚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对冬凌草中的有效成分冬凌草甲素及迷迭香酸在不同叶位及不同节位的积累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冬凌草的合理采收与生产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采自河南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园内,经河南中医学院董诚明教授鉴定为唇形科植物碎米桠。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进行采样,采样时,从每株的东、南、西、北4个方位分别采取4个枝条,共采集5株。因心叶太小,故未进行采集,采集后将枝条自上而下分为第1对叶、第2对叶、第1节茎、第2节茎等依次类推(注意叶子采集时心叶除外,茎主要采取节间部分)。采集时间为2007年6月15日。   1.2 次生代谢产物(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测定   1.2.1 样品的处理取各叶位的冬凌草叶片及各节冬凌草茎间,置于烘箱中,80℃烘至恒重,用研钵研成粉末。精密称定粉末0.25 g,置于50 ml三角瓶中,每次加甲醇溶液20 ml,超声提取30 min,提取2次,合并滤液,回收溶剂,用甲醇溶液溶解残渣,定容于5 ml容量瓶中,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备用。   1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