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螺旋霉素生产工艺说明.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对螺旋霉素生产工艺说明

谈对螺旋霉素生产工艺说明   【中图分类号】RTQ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348-02      【摘要】螺旋霉素是由生二素链霉菌所产生的多组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综述了螺旋霉素的理化性质和生产工艺,并对螺旋霉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   【主题词】抗生素 螺旋霉素 生产工艺       1928年秋,弗拉明发现在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落入了一个丝状真菌,而在其周围出现了一个透明的抑菌圈。他将其分离出来,命名为点青霉。而后弗罗里和查因等成功地从点青霉培养液中制得青霉素结晶,并证实了它的临床效果,世界上有真正临床价值的抗生素得以诞生。 ?   一 抗生素的发展历程    抗生素是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功能的有机物质,具有高效的临床价值。20世纪60-70年代是抗生素发展的第2个高潮,这时期以生物合成和半化学合成的方法研制了一系列药代动力学更佳、疗效更高的抗生素衍生物,特别是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抗耐药菌等特点的半合成青霉素和半合成头孢菌素。80年代以来,抗生素的研究按作用机制研究设计的理性筛选方法来取代过去随机的筛选方法,以寻找各种适应症更专一、作用力更强的新抗生素,研究成功了各种酶抑制剂的模型、肿瘤细胞分化逆转模型、耐药模型、超敏感菌模型、噬菌体模型,及化学筛选法、生化代谢模型和促进剂、增强剂筛选方法等。90年代从上市新抗生素来看,仍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发展为主[1]。 ?   二 抗生素的应用    目前,临床上日常应用量最大的药物是抗感染类药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抗生素[2]。它用于治疗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原虫和较高级的寄生虫所引起的疾病以及癌症治疗等。此外,抗生素还大量应用于畜牧业和植物病害的防治;鱼、虾、肉等时鲜食物运输中的防腐以及发电机、电动机等电器设备、布匹等工业品的防腐,所以抗生素在国民经济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   三 螺旋霉素    螺旋霉素(spiramycin)是由生二素链霉菌(S.ambofac-iens)所产生的多组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其抗菌作用低于红霉素,故一直未引起重视。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体内抗菌作用较强,组织内浓度较高,具较强抗???素后续作用(PAE),而不良反应低于红霉素,可用以治疗一些新发现的感染,于是重新引起了重视。国产螺旋霉素的产生菌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于1974年从甘肃水福县土壤中分离得到的链霉菌L799,它产生的抗生素与国外报道的螺旋霉素相同。 ?   四 理化性质    螺旋霉素是多组分的抗生素,其主要成分包括螺旋霉素Ⅰ、Ⅱ、Ⅲ。其发酵液中组分Ⅰ含量最高,为60%;其次是组分Ⅱ含量,为24%;最后是组分Ⅲ含量,为13%。各组分活性相近。螺旋霉素是3种组分的复合物,复合物为奶油色、味苦的无定形碱性抗生素[3]。可溶于氯仿、醇类、己烷、苯、酮、醋酸酯,微溶于水。其硫酸盐溶于水和低级醇。熔点:组分Ⅰ为134~137 ℃;组分Ⅱ为130~133 ℃;组分Ⅲ为128~131 ℃。比旋度[a]D20(C=Ⅰ,甲醇):组分Ⅰ为-96°;组分Ⅱ为-86°;组分Ⅲ为-85°。在231~232 μm处有紫外吸收峰,本身带有发色基团。遇浓硫酸或盐酸呈紫色反应。麦芽酚反应、茚三酮反应、坂口反应、双缩反应、斐林反应均为阴性。?   五 生产工艺    1 菌种 :螺旋霉素的产生菌是生二素链霉菌(S.azmbo-faeiensis),在合成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生长快,白转灰色,基内菌丝为微黄色至微灰色,可溶色素淡黄褐色。孢子丝长,螺旋霉素形,松紧不一,孢子卵圆至球形。国产链霉菌新品种L799,其孢子长方形,孢子表面有疣状凸起并带有粗短小刺。在大多数培养基上产生菌丝淡紫灰,基内菌丝呈葡萄紫。其孢子形成慢且不易保藏,因此要选择适宜的保藏方法和条件,以保证孢子的存活率。    2 发酵 :采用二级发酵。发酵培养基成分为淀粉、鱼粉、玉米浆、碳酸钙、硝酸铵、氯化钠、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等。发酵条件研究发现:不同碳源中以淀粉最好,糊精次之,最差是蔗糖和乳糖;不同氢源中以鱼粉最好,辅加氢源中以硝酸铁最好。根据螺旋霉素产生菌的代谢情况,在发酵96 h或120 h,以1∶0.5比例补加营养物质提高发酵单位。    3 提炼 :利用游离碱或盐在不同的pH值下能溶在不同溶剂中的特性,以醋酸丁酯和酸性水溶液进行萃取,最后转入水相,调pH值至碱性,析出螺旋霉素游离碱,经洗涤干燥后即得成品。在缺少高速离心机的生产单位可采用薄膜浓缩法进行提取,此法可减少有机溶媒的用量及损耗。在提炼过程中严格控制pH值是很关键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能形成螺旋霉素的降解产物,导致抗菌活性的下降。在结晶前必须将水溶液残留去除尽,以免结晶时发生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