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打造具有生命力的地理课堂PPT
1.尽可能肯定和采纳学生的回答。 采纳学生回答有多种形式: 一是认可, 二是修改, 三是应用, 四是比较, 五是总结。 突出问题解决 强化思维训练 2.教师要乐于接受期望之外的回答,而切忌只接受自己所期望的回答。 3.尽量地让学生得出回答,而教师不宜越俎代庖。 4.切忌将问题作为惩罚的手段。 5.多用追问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考一步一步地深入。 突出问题解决 强化思维训练 打造具有生命力的地理课堂 葫芦岛市连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侴爱梅 教学方式 学生记住的平均率 现实中教师采用的比率 教师讲授 5% 95% 学生阅读 10% 80% 试听并用 20% 70% 教师演示 30% 65% 学生讨论 50% 45% 学生实践 70% 20% 学生教别人 95% 5% 杜郎口模式 我眼中的杜郎口中学 地理课教学简录 地理课教学视频 杜郎口模式 “三三六教学模式” 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杜郎口模式 有效管理 自上而下,发挥三大科室作用; 六大学科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分级管理。 小组建设 全班根据每小组表现包括卫生、文明、学习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每个学生综合性评价由各组组长把关,评价方式和标准不断调整。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集中奖励。 教师文化 发挥团队精神,自主自发展开工作 注重反思文化的建设 一堂好课的标准 有生成性,即丰实。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 有常态性,即平实 有待完善,即真实 案例:“与一位七年级学生的交流” 课标中的内容标准: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需要明确的重要任务 教学内容的认识与组织 教学内容的呈现 构建逻辑关系 整合教学内容 突出问题解决 强化思维训练 1.构建学科逻辑,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地理学科逻辑,即地理学科特有的思维规律。 比如:研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 what、where、when、why、how 这一连串的“w”,正体现了地理学科特有的思维逻辑 构建逻辑关系 整合教学内容 案例:关于聚落的期末试题 读“某地民居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⑴根据右图所示的民居,判断 当地主要的自然环境特点是什么? ⑵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 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的差异,世 界各地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 格,请具体说说聚落的建筑风格主 要是哪些因素影响的(两个即可)? 课标中的内容标准: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对这条标准的解读 : 其一,聚落的区位(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其二,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其三,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其四,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课程标准虽然没有要求学生系统地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但应该能针对具体的聚落(提供图片或说明材料)实例,初步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构建学习逻辑,激发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即学习逻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尊重和顺应这一规律。 案例: 构建逻辑关系 整合教学内容 案例:“亚洲地势、地形特点”的课堂教学(1) 教师提问:“亚洲地势、地形特点是什么”,学生看书大声回答:“中间高,四周低”,教师板书,然后提出要求:“请大家打开书**页,看亚洲地形图,找一找青藏高原在哪里?”学生读图,寻找目标,“找到没有啊”,“找到了”,学生回答,“再找长江中下游平原,找到没有啊……”,教师问:“我们看,亚洲的地形是不是中间高,四周低?”,学生回答:“是”,“好,我们学习下一问题……” 突出问题解决 强化思维训练 案例:“亚洲地势、地形特点”的课堂教学(2) 老版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开头就唱到: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同学们知道这里的“大河”是哪条河流吗?你能在亚洲地形图中找到它吗?为什么“大河”会向“东”流呢?再看看亚洲还有哪些河流?它们都是向东流的吗? 突出问题解决 强化思维训练 主要策略 ——提问的策略 ——处理学生回答的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突出问题解决 强化思维训练 完成以上两大任务的基础 提高教学准备技能,实现有效备课 协调师生人际关系,实现有效互动 提问的方式方法 1.层层设问,逐渐深入; 2.多角度设问; 3.设置悬念; 4.将问题加以分解; 5.在特定情境中使用各种关键词语来提问。 突出问题解决 强化思维训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