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贬谪诗歌中巴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唐代贬谪诗歌中巴渝

论唐代贬谪诗歌中巴渝   摘要:唐代被贬到巴渝地区的士人总数仅次于岭南地区,这部分士人来到巴渝地区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本文就主要选择流寓巴渝地区的唐代诗人诗歌进行研究,以展现其视角当中的巴渝形象,反之也可以考查地域是如何影响诗人的诗歌写作的。地域、文学、文人三者之间形成了有益的互动,为当前的中国古代地域文学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贬谪诗歌巴渝地域   据尚永亮先生《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一书,唐代被贬到巴蜀地区的士人总数仅次于岭南地区,因此在唐代的诗歌中不乏反映巴渝地区经济、政治、民风民俗及文化底蕴的作品。在对巴渝的认识上,唐前古题乐府诗虽数量不少,其内容多描摹巫山、三峡的写景之作,但这些作品未必是诗人亲临其地的真实感受,因而诗作往往有概念化、公式化倾向。而唐代的巴渝诗大多抒写诗人的亲身经历和独特感受,熔铸了诗人自身的遭遇和真实的情感,来渝逐臣,终日伴随着比肩苍穹的山峰和凄凉哀婉的猿啼,不禁心生怀友之情,因此被贬来渝诗人多写悲叹身世和寄远友人之作,这无疑给巴渝的形象赋予了新的情感色彩。   一、白居易忠州贬谪对巴渝形象的塑造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率先上书奏请缉捕刺杀武元衡的凶手,而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元和十三年(818)改任为忠州刺史。元和十四年(819)二月,白居易携全家由江州启程,溯江而上,奔赴忠州任刺史一职。   提拔出泥知力竭,吹嘘生趣见情深。剑锋缺折难冲斗,桐尾烧焦岂望琴?感旧两行年老泪,酬恩一寸岁寒心。忠州好恶何须问,鸟得辞笼不择林。(《除忠州寄谢崔相公》)   在至忠州途中,白居易写下此诗。诗中的“鸟笼”指江州,诗中不仅充满了对崔相公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即将离开江州的愉悦和对赴渝的期待之情。“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虽然此去路途遥远而艰辛,但有家人的陪伴,途中仍充满着喜悦。   初入三峡,当他看到了两岸高耸入云、壁立万仞的群山,水流湍急、礁石丛生、滩险相继的峡谷之后,诗人不禁对此行的安全担忧起来。“上有???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瞿唐呀直泻,滟?屹中峙。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苒?竹篾稔,欹危楫师趾。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常闻仗忠信,蛮貊可行矣。自古飘沉人,岂尽非君子?况吾时与命,蹇舛不足恃。长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初入峡有感》)特别是峡中的夜晚,更是让人毛骨悚然,在《夜入瞿塘峡》中作者记录了他夜经瞿塘的深切体会。担惊受怕、险象环生的行舟之旅让先前还欢喜有家人陪同的诗人身心疲惫。   到忠州之后,诗人所见到的是“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芜只抵村。一只兰船当驿路,百层石磴上州门。更无平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初到忠州赠李六》)这个市井只抵其他地方一个村子,驿站仅为小小的兰船,地势格外崎岖的忠州城给诗人的第一印象很不好。还不止这些,这里的天气也是“雾雨多阴天”。因为巴渝地区多云雾,就连白天,城里也是暗沉沉的毫无生气,这让作者感到十分压抑。到了傍晚呢?则是“悄悄复悄悄,城隅隐林杪。山郭灯火稀,峡天星汉少。”(《西楼夜》)由“悄悄复悄悄”、“灯火稀”可知当时这个地区人烟稀少。   巴人自古靠刀耕火种,田地窄且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困顿,市面冷落萧条。即使是诗人看作“鸟笼”的江州也没有到如此萧条之境地,这样的环境让白居易生出很多的不满,他常常将这种不满写入诗中从而告知远方的友人。在忠州时虽“门前亦有客”但却是“相对不相知”的,因此诗人只得将这种孤寂苦闷不平之感以书信的方式寄予远方的友人。如《除忠州寄崔相公》、《初到忠州赠李六》、《初到忠州登楼寄万州杨八使君》、《南宾郡斋即事,寄杨万州》、《即事寄微之》、《寄王质夫》、《哭诸故人,因寄元八》这类诗作大多数记录了当时诗人在忠州时的所见所感:   山上巴子城,山下巴江水。中有穷独人,强名为刺史。时时窃自哂,刺史岂如是?仓粟喂家人,黄缣裹妻子。莓苔翳冠带,雾雨霾楼雉。衙鼓暮复朝,郡斋卧还起。回头望南浦,亦在烟波里。而我复何嗟?夫君犹滞此!(《南宾郡斋即事,寄杨万州》)   总之白居易由初到之时的恐惧,到感到孤独从而生出不平之气,最主要的是借巴渝的山水形胜、气候特征,来抒发自身对朝廷将“本是关西贤”的诗人抛弃的不满,但且喜当地民风淳朴,人民刚健尚一起,少案牍使诗人有闲暇,来打理自己亲手造的东坡乐园。到最后竟对这样一个“仓粟喂家人,黄缣裹妻子”,“三月蚊蟆生”,“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的地方依依不舍。   二、刘禹锡对巴渝形象的塑造   与白居易同时期的还有一位诗人也被贬到了巴渝地区。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运动,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宪宗元和九年(814)十二月,刘禹锡被召回京,不久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