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郑和下西洋中天妃思想传播有效性.docVIP

论郑和下西洋中天妃思想传播有效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郑和下西洋中天妃思想传播有效性

论郑和下西洋中天妃思想传播有效性   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使团七下西洋,往返于太平洋、印度洋和阿拉伯海,最远到达红海沿岸。路途遥远,艰险重重。郑和使团在下西洋中非常重视传播天妃思想,所撰《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和《天妃之神灵应记》就是其传播天妃思想的有力证明。郑和使团为什么要传播天妃思想?是怎样传播的?传播效果怎样?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就这些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一、天妃思想传播的历史渊源      天妃,也称妈祖,相传姓林,名默,莆田人,因生前出海救助过不少渔民和商船,沿海各地的渔民和航海者就把她奉为海上保护之神,从宋代起,天妃海神成为了中国航海者惟一信奉的海神。天圣年间,在她的故乡首先建祠敬奉;庆元二年,在当时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泉州建立天妃宫;南宋首都杭州市舶司侧也建顺济圣妃庙。后来从北起丹东、营口、秦皇岛、天津到南京、上海、宁波、直至广州、北部湾等地都陆续兴建天妃宫。由此可见,天妃海神在我国影响范围之广。   天妃海神不但得到航海者的祀奉,而且也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封号褒扬。历代朝廷敕封她一些尊号,宜和五年被封为顺济夫人,绍熙元年被晋封为妃爵。从宋朝宜和五年至开庆元年136年中被晋封13次。至郑和下西洋时,关于天妃显灵于海上的传说已经流传了近500年,天妃思想已深入人心。      二、传播目的明确      在郑和下西洋期间,郑和使团传播天妃思想,传播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祈求庇护,振奋精神。达成共识,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比以前有所进步,航海经验也较丰富,但毕竟是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封建时代,人们在惊涛骇浪中飘泊万里,精神上不能没有宗教方面的安慰和寄托,因此,祈求神灵保佑是他们顺利完成下西洋任务的精神支柱。从《三宝太监西洋记》和一些碑文的描述来看,郑和使团每次遇险化夷都离不开天妃海神的庇护。《天妃之神灵应记》碑中记载:“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诚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赖天妃之神保佑之德。”《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碑文首先推崇天妃??:“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之神,威灵布于巨海,功德著于太常尚矣。”郑和使团平安归来后酬谢天妃,把下西洋在海上取得的成就归于天妃的名下,以求减弱或打消使团成员对海路艰险的危难情绪。   2 增强下西洋事业的神秘色彩。南京仪风门外狮子山下的天妃宫中“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其碑文描述了航海遭遇飓风时险象环生的危险场面。使团成员在与飓风搏斗的同时,天妃搭救众人、化险为夷的情景:“乃有神人飘飘云际,隐显挥霍,上下左右,乍有忽无,以妥以侑。旋有红光如日,煜煜流动,飞来舟中,凝辉腾耀,遍烛诸舟,高高有声,已而烟消霾霁,风浪帖息,海波澄镜,万里一碧,龙鱼遁藏,百怪潜匿,张帆荡舻,悠然顺适,倏忽千里。云驶星疾。咸曰:‘此天妃神显灵应,默伽佑相。”这里描写天妃显灵的种种奇观,纯屑臆造,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像这样描写天妃显灵的碑文在沿途还有几处。郑和使团这样传播天妃海神的显灵“奇观”,其主要目的是赋予下西洋事业一种“神力”作用,把下西洋的成功渲染成是天妃海神如何显灵所致,就会给下西洋增添神秘色彩,既会引起封建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支持下西洋事业,同时也会引起一般人的兴趣,从而扩大下西洋事业的影响。   3 实现外交政治目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是发展中国与海外的关系,郑和使团传播天妃思想,极力推崇天妃的神功,希望得到天妃海神的庇佑,以后的海路更加安全畅通,希望中国人民及海外人民能在海上平安航行,中国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就能逐步建立起来,以实现明朝“扬国威”、“纳朝贡”、“宜教化于海外”的政治愿望,      三、传播环境的有利性      在郑和下西洋中,传播天妃思想的时间、地点、气氛等因素都显示了其有利性。   郑和使团每次下西洋之前,沿途都要拜祭天妃海神。祈求天妃保佑,祭祀仪式都是在修整一新的天妃宫中举行,天妃宫本身就蕴含着很深的宗教文化,能传播一种神圣的天妃思想,在宫中举行瞻礼仪式时,每个人都很严肃、庄重、虔诚,“舣舟寺下,官军人等,瞻礼勤诚,祀享络绎,”在这种传播气氛中,一种从众心理驱使每个成员接受天妃思想。郑和使团第七次下西洋因为与第六次下西洋相隔已有五六年之久,各地的天妃庙宇颓废荒芜。郑和使团先对沿途天妃庙宇进行整修,并在刘家港修建一座新的天妃宫,在宫内立碑纪念。其实这是一种传播天妃思想的需要,营造出一种传播情境,更有利于传播天妃思想。   除此之外,郑和使团在宝船上供奉天妃,虽然史书无明确记载,但从《宝太监西洋记》和一些碑文的描述来看,每次遇险化夷都离不开天妃海神的救护。由此可知,在航行途中一旦遇到危险,使团成员都会祈求天妃庇护,传播环境可想而知。      四、传播方法的技巧性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