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思想家庄子人生哲学解读课件模板演示文稿.pptVIP

哲学家思想家庄子人生哲学解读课件模板演示文稿.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哲学家思想家庄子人生哲学解读课件模板演示文稿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701~761),盛唐诗人。先居高官,后归隐山林,从人类秩序回归宇宙秩序。 陶渊明《归园田居》5-1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他的归园田是回归宇宙秩序。 4.4庄子人生哲学是行不通的。 原因有二: 其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不适用于全部的人性。现代心理学表明,人对物质、爱、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性,是宇宙秩序。 庄子发现了宇宙秩序,发现了人对物质财富的欲望,对功名的欲望给人带来的痛苦,却没有发现人的欲望本身正是宇宙秩序的产物,使挥之不去的人性。 其二,人类在宇宙秩序中形成以后,逐渐产生了人类秩序,人类秩序在人和宇宙秩序之间竖起了一道坚固的墙,人无法回归宇宙秩序。自从亚当夏娃从伊甸园中出来以后,人类就永远失掉了乐园。 多少人想回归,王羲之、陶渊明、张九龄、王维、苏轼,很想回归,但终究回不去。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人类远离宇宙秩序的历史。 4.5庄子人生哲学是智者打开幸福之门的两把钥匙之一。 功成不居,知是宇宙秩序的必然结果;功不成不馁,知是宇宙秩序使然,生死任之,荣辱任之。坦然行进在人间世的山重水复之间,斯逍遥矣,斯幸福矣。 4.6庄子人生哲学是弱者的自慰,是懒人懈怠的借口,是狂人颓废的错觉。 5.结语 庄子在思考现实矛盾探索出路过程中,登上了宇宙秩序的顶峰,俯瞰人寰。他就是自己笔下的那个鲲鹏,凭借自己的天分,临风高举。他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超越现实。他倡导不为欲望,不为功名利禄的无为,他倡导站在宇宙秩序立场上作为,他自己做到了。他放弃了他应该放弃的,他抓住了他必须抓住的。 孔孟是最受人利用的人,庄子是个颇受争议的人。而他,在数千年的争议中巍然屹立。他也许知道,这是他从宇宙秩序中所获得的独特性分赋予的独特命运。 庄子给智者的是伟大的启示,给愚人的是误解。 前面说的康妮并不笨,如果有庄子人生哲学的指引,她完全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 练习:简述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并谈谈你的看法。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庄子的道是万物、宇宙的创造者,是宇宙秩序;宇宙万物按照道赋予的性分,遵从宇宙秩序展开自己,就是德。 庄子的道是万物、宇宙的创造者,是宇宙秩序;宇宙万物按照道赋予的性分,遵从宇宙秩序展开自己,就是德。 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天地》) 2.4站在道的立场上看待环境:风景处处都好,不必希效。 狙(ju1,猕猴)公赋(付与)芧(xu4,橡子)曰:“ 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 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均)(《齐物论》) 疏:“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夫达道圣人,虚怀不执,故能和是于无是,同非于无非,所以息智乎均平之乡,休心乎自然之境也。” (《庄子集释卷一下》P74)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ting2,草茎,喻小)与楹(ying2,柱子,喻大),厉(丑)与西施,恢忄危(gui3,变异) 憰(音“决”)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10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齐物论》)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在宥》) 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寓言》) 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寓言》1,953) 2.5站在道的立场上看待处境:所遇皆适,勇往直前,不可回避。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 。(《人间世》) 疏:“夫情事未决,成败不知,而忧喜存怀,是阴阳之患也。事若乖舛,必不成遂,则有人臣之道,刑纲斯及。有此二患,何处逃愆?” (《庄子集释卷二中》P155)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人间世 》) 2.6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eoe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