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外国语学院邯郸学院课件.ppt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外国语学院邯郸学院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外国语学院邯郸学院课件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试 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 刘安平 [摘要] 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心理压力和焦虑。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心理问题值得关注。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及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引导他们减轻就业压力、克服心理焦虑,尽快适应社会竞争形势,顺利实现就业。 1. 我国的高校扩招和就业方式的改变 1.1 从精英式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2006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530万 2007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计划招生567万 2008年共有高校毕业生495万 2009年高校毕业生611万 2010年共有高校毕业生630余万 2011年共有高校毕业生758万 1977年,高考报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录取比例为29∶1。约4.8%。 1978年,610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29.3万人,后增加近11万人,共录取40.2万人。 1979年,全国468.5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了28.4万人,录取率为6.1%。 1980年,预选制后,大约只有40%的学生有资格参加高考。高考共有333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 教育部:未来5年逾2500万大学生要就业 教育部长周济在200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说,“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万人从大学毕业。 1.2 从国家“统”、“包”到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转变 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一改以“统”、“包”为特征的分配制度为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 1.3 从讲究专业对口到要求素质和应用能力的转变 在国家对大学生包分配的年代,讲究专业对口,即从原则上来说,学什么专业就搞哪方面的工作,而现在则讲究对大学生文化素质和应用能力的要求,可以自主选择不同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 2.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2.1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人口的绝对过剩 2009年预计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而同时预计今年城镇可新增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2010年就业市场的工作岗位需求比需要就业的人口少了近1500——1600万。 2.2 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巨大的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矛盾 尽管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为建立和谐社会,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千方百计地拓展就业渠道,但目前我国的就业缺口还很大,预计明年将达到1600万以上。 2.3 大中城市和乡镇、中东部地区和大西北地区的供需矛盾 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来,目前大中城市的人才需求已经趋于饱和,但是在县城和乡镇仍有较大的空缺;同时在中东部地区就业形势严峻,但是在大西北地区对人才的需求仍然旺盛。 3. 大学生求职常见的心理问题 3.1 择业自卑感:缺乏自信心 择业自卑感:自卑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择业问题上, 自卑感强的人表现为对自己的潜能优势缺乏了解, 缺乏自信心, 这是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的消极心理。一些大学生过低地估价自己, 总是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 在择业过程中自己拿不定主意, 犹豫、退缩、信心不足, 对能胜任的工作不敢说“我能行”, 而总是“试试看”, 当遇到几次求职挫折后, 更是萎靡不振, 自我封闭。 3.2 择业焦虑:压力造成胆怯 毕业分配制度改革使大学生求职择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拓宽了大学生职业选择面。而对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 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 择业心理压力便越重。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如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而感到胆战心惊; 有的因性别、学历等而不敢大胆求职;有的因学习成绩不佳烦恼; 有的因自己能力低而紧张。如不能化解, 会严重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求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甚至失败。 3.3 怕苦心理:怕吃苦,不愿去基层 目前, 高校毕业生择业普遍存在“学工不爱工,学农不爱农”的倾向; 在择业地区中死守“天(天津),南(南方沿海开放城市), 海(上海), 北(北京)”, 不去“新(新疆), 西(西藏), 兰(兰州)”。普遍存在追求物质享受, 千方百计挤外资高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单位, 不愿去基层的怕苦心理。致使他们择业的选择面变窄。 3.4 择业嫉妒心理:害怕竞争 择业嫉妒心理就是在求职过程中对他人的成就,特长或优越的地位持既羡慕又敌视的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嫉妒心是竞争中的一种不正当的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有害心理。主要特征是把别人视为自己的威胁, 感到不平衡、恐惧和愤怒, 借助贬低、诽谤以至报复的手段来求得心理补偿或摆脱恐惧和愤怒的困扰。如看到别人求职条件好, 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 产生羡慕, 转而痛苦, 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手段。把朋友当对头,使朋友关系恶化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