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谕令,称1:
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其以前之举贡生员分别量予出路,及其余各条,均著照所请办理。总之,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又与科举无异。历次定章,原以修身读经为本;各门科学,尤皆切于实用。是在官绅申明宗旨,闻风兴起,多建学堂,普及教育,国家既获树人之益,即地方亦有光荣。
这道谕令宣告自隋朝以来实施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的终结。明清以来,科举制作为士民的晋升之道,成为国家政治、文化与社会制度的汇集点。科举的废除也就意味著传统仕进之路的断绝与社会制度的变革。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样一个制度的废除,当时的社会反响却是相当的平静。同时,各种学堂迅速增加,应了谕令中所谓「科举阻碍学堂」之说。
对于这一事件,前人或从宏观综论科举废止的社会影响,或从微观考察清政府废止科举的决策过程2,从而对这一事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这样一个重大制度的废止,却没有在士绅阶层内部引起大的社会反响,其原因何在?对此却著墨不多,似仍有探讨的必要。本文拟从清代仕途结构的变化、官方政策的制定以及士绅阶层的因应三个方面来讨论。
一
清末科举的废止并不是一时的行为,如果从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算起,整整花了十年时间3。在清代,科举制度不仅是一种教育制度,更重要的,它是一种选官制度,其变动涉及到一系列社会结构的变化。由于科举是士人入仕之途,因此从清代科举与仕途关系的变化来看,或许更可见清末废科举的社会结构背景。
总的来说,清代民众入仕之途虽广,就其大略而言,分为正途的课目与异途的捐纳4,但科举是清代最基本与最重要的选官方式,且在制度上,科甲在任官上明显优于捐纳。然而到十九世纪中国士绅阶层内部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绅士总数的增加,一是「异途绅士的比例上升」。太平天国前,「正途」官员对「异途」官员数之比约二比一。太平天国后两者相当接近,约为四比三。而在清代士绅总数中,太平天国前一时期,只有32%的人出身于「异途」,而太平天国后上升为36%,这表明士绅本身内部结构发生了一个较大的变动。「异途」出身士绅数量的大量增加,并有力地渗透到上层士绅集团去,削弱了对科举的尊重5。这一变化在仕途上的反映是,由科举入仕的比例下降,而由捐纳入仕的比例上升。根据《大清搢绅全书》对清代数个年份的所有品级的地方官员的统计(见表1),明显可以看到,从十九世纪初年到二十世纪初年科举废止前,地方官员中由科目入仕者从原先的48.9%下降到38.5%,而捐纳入仕者从早先的28.9%上升至50%6。
表1:清代地方官的出身背景(1801-1904)
说明: 1) 数字根据《大清搢绅全书》(1801,1850,1871,1880,1890,1898,1904)统计,没有统计盛京、吉林及后设的新疆、台湾。
2) 科目类包括:进士、举人、拔贡、优贡、副榜(副贡)、恩贡、岁贡、生员(廪生、附生、增生)、教习、誊录;捐纳类包括:廪贡、增贡、附贡、贡生、廪监、增监、附监、监生;其他途径包括:荫生、书吏、议叙、保荐、荫袭、军功、孝廉方正、文童、俊秀、劳绩。
同时,入仕的功名要求在不断下降,所有地方官员中,进士入仕者,1801年为11.8%,到1904年下降为6.7%;由举人入仕者大体保持平衡,占19%左右,而以监生身份入仕者则由22.9%上升至35.9%。如果分析一下作为地方官员主体的知县与知州一级的出身,这一点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依据《大清搢绅全书》对1745至1904年间的七个年份知州与知县入仕背景的统计显示(表2),科目正途分别占总数的71.9%,66.9%,45.3%,45.8%,43%,40.9%,32.8%;捐纳则占18.7%,21.7%,38.8%,38%,38.2%,36.1%,41%。变化最大的是进士与监生。进士人数由的1745年的606人下降至1904年的51人,所占比例从42.6%下降至3.8%,而监生的人数由203人上升至390人,所占比例从14.3%上升到28.1%。
表2:清代州县官的出身背景(1745-1904)
说明: 1),2),同表一。
3) 数字是知县与散州知州的总数,不包括直隶州知州与直隶厅、散厅同知。总数的数字包括只标明升、调、补、选而未注明出身官员的数字以及标示不清的人数,因此大于前三项的总和。其中1745,1850采用瞿同祖的统计数字,见瞿同祖著,范忠信、晏锋译:《清代地方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第37页。
清代官员入仕之途的捐纳超过科目,反映在实际的官员铨选中,就形成异途压倒正途,科目正途出身者难以获得实职。同治元年(1862)顺天府尹蒋琦龄就观察到,「近日吏部选法,正途人员几无到班之日」,而更有甚者,在保定府,就是吏部分发的即用人员也无补缺之望,「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 第3单元 第2讲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oc
- 2015年海南省神经内科正、副主任药师高级职称考试真题和答案.doc
- 2015备考精品解析分类汇编(第六期) B单元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doc
- 2015年高考二轮化学复习专题检测卷(专题版):专题三 第2讲 金属元素单质和其重要化合物.doc
- 2015年北京市朝阳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和答案.doc
- 2014年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案3-1 弱电解质电离.doc
- 201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名师预测:专题十六 化学及技术2(教师版).doc
-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04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含原核及真核细胞).doc
- 2015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配套限时集训卷:弱电解质电离平.doc
- 2014南京理工大学863有机化学考研真题及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