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4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14、安塞腰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狂、豪迈、开放的性格; 2、背诵课文第12至16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难点: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狂、豪迈、开放的性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谁来读读课题?“安塞腰鼓”“塞”取“安塞”之意,是边塞上险要的地方,“安塞腰鼓”被誉为天下第一顾,你想看看它是怎么跳的吗?(欣赏安塞腰鼓的视屏) 二、第一板块,感知“腰鼓”。 (一)、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段落是写打腰鼓的?(6—17) (二)、在这些段落中,你最喜欢那些句子,请大家找找看。 1、在第六自然段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1)“骤雨”是怎样的雨呢?“骤”是什么意思? “骤”是急促地。“骤雨”指雨点落在大地上噼里啪啦的,一瞬间天昏地暗,茫茫于墓中什么都看不太清,只听见噼里啪啦的余生,多么急促!来,谁能读出“急促的鼓点”? 我们读书,就要像这样——抓住关键词,前后照应着读;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着读。来,用老师教的方法读后面几行。 (2)“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流苏是指一种穗状饰物,在这里指鼓槌上的大红绸子。想象这大红绸子也会随着后生们的动作在空中旋转、舞动。 (3)“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白居易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一个“乱”字,写出了春天繁花似锦,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感受。“乱”不是指打鼓的动作不一致,而是表现出一种自由,一种不加修饰,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把内心的一种活力完全释放出来。 (4)“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似乎诗人看见了表演腰鼓的后生们眼神中迸发的一种激情,似乎可以让观众燃烧。 (5)“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顺序能不能调换。(这是递进的关系,不能调换,读的时候要越来越响,越来越重。) 2、同学们,你们现在觉得空气是冰冷的吗?阳光是恬静的吗?世界时困倦的吗?(没有,空气变得燥热了,阳光变得飞溅了,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了。) 3、感受鼓声的巨大力量。 (1)谁喜欢第9、第10自然段。 为什么说山崖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变成牛皮鼓面了? 鼓声震耳欲聋,在山崖里回响,所以说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鼓声震撼力极强,撞击在观众心上,所以作者说“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来,我们独处这腰鼓的气势。 4、感受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1)喜欢第12自然段吗?来,我们看看这一段。 (2)既然是写后生们打鼓,为什么不说“敲击”二,而是用“搏击”呢? (3)后生们还要与什么进行搏击呢?你对黄土高原有什么了解呢?(出示图片) 黄土高原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他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的土地,他的水土流失也相当严重,植被的覆盖率不足百分之六。只有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植物才能在这里扎下根来。 (4)出示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画中的父亲是千千万万高原人民的一个缩影,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还记得这首诗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黄土高原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他们住土窑洞,穿粗布衣,吞糠咽菜,挑水打井,用坚韧顽强的毅力同命运——搏击。他们抱怨了吗?没有。劳作之余,他们打起安塞鼓,唱起信天游,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搏击。 作者写安塞腰鼓,其实在写打安塞腰鼓的人,这是黄土高原的吼声,这是一些和命运抗争,跟人生搏击的大写的“人”。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这些不屈不挠,顶天立地的人。 5、读第15自然段,感受安塞腰鼓变换的舞姿。 6、文中有几个感叹句像一根红线将全文贯穿,我们来读读这几个感叹句。 当作者看到火烈的舞蹈场面是,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好一个安塞腰鼓”; 当听到隆隆的鼓声时,作者又不由地感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由此他联想到高原人民千百年来的不屈与抗争,他不由地从内心赞叹道“好一个安塞腰鼓”; 最终作者被这样一种特殊又肌肤感染力的艺术所折服,他又一次感叹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板书: 14 安塞腰鼓 搏击 人 土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