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外史第五、六章清末教育.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改革教育行政体制,厘定教育宗旨 1905年清政府成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事业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其最高长官是尚书,其次为左、右侍郎。学部下设5个司,即总务司、专门司、普通司、实业司、会计司。在地方设立提学使司管理教育,长官为提学使。 1906年学部拟订了“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项教育宗旨,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颁布的教育宗旨。后来著名学者王国维又首次提出了德、智、体、美并重的教育宗旨,对后世教育目标形成产生了影响。 4、留学教育的勃兴 1906年前后留日教育高潮的兴起;1908年的“庚款兴学”和1911年清华学堂建立后,留美学生的剧增。 “庚款兴学”: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中国支付各国战争赔款4.5亿白银,本息达9亿多白银,分39年还清,史称“庚子赔款”。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从1909年起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方式退还中国,并以退款发展留美教育。美国这一举动为其他国家所仿效,这就是“庚款兴学”。为实施庚款留美计划,中国政府专门拟定了《派遣留美学生办法大纲》,规定在华盛顿设立“游美学生监督处”作为管理中国留美学生机构;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负责留美学生的考选派事宜,并从1909年起实施。“游美学务处”在选派留学生同时,着手筹建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1911年正式开学,民国成立后改为清华学校)。 总之,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导致了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解体,以及近代教育形态的确立: 1、结束了延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 2、仿照西方教育模式首次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全国学制系统; 3、提出了普及全民教育的设想; 4、设置了与近代教育相匹配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5、新式学堂的数量迅速增加; 6、西学在学校教育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7、形成了规模空前的留学教育高潮; 8、西方近代教育观念的引入,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五、六章 清末的教育 1840-1911 一、“西学东渐”和封建教育的病态发展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依仗军事侵略的胜利,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除割地赔款的直接掠夺外,还在中国攫取了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大量特权。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就是这个侵略政策的实施。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出版图书、发行报刊以控制思想舆论。 二是力图控制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培养它们的代理人。 三是兴办各种所谓慈善事业以笼络人心。 二、早期的教会学校 随着传教事业的发展,为了传播教义和扩大教会影响,一些西方传教士兴办了最早的教会学校。如1818年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的英华书院是第一所面向华人的新式学校,其办学目的是“为宣传基督教而学习英文和中文”,该校毕业的华人学生中有不少成为中国第一批西学倡导者。1839年在澳门设立的马礼逊学校是最早在中国本土设立的专门为华人开放的教会学校,其课程内容十分丰富,对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影响极大的容闳是该校最早招收的学生之一。 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是中国大陆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他在华25年,在许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200年前,他编辑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英汉字典——《华英字典》。他第一个把《圣经》译成中文,以自己的医学知识在澳门开办了第一个中西医合作的诊所。他揭开了基督新教在中国的传教历史。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五个通商口岸,涌现出更多的教会学校。不过这些教会学校大多附设于教堂,规模小,程度低,基本上是小学程度,办学目的是在中国培养一批传教助手,扩大教会影响。该时期还创办了堪称近代中国女子教育先声的教会女学。 总之,鸦片战争时期的“西学东渐”和早期教会学校的出现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吹进了一股新风,揭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 教会学校的教学 教会学校的办学因国别、教派和程度、专业的不同,教学内容也有差异。就中小学程度的学校而言,总的来看课程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宗教课, 通常都是教会学校的主课。学《圣经》及各种宗教书籍、教义, 还要参加宗教仪式和宗教集会, 以及教会组织的传教活动。 第二类是传统的中国经学课。请一些信教的旧儒生讲课, 从《三字经》读起,一般都要读完《四书》,女校则读《女儿经》。 第三类是近代的科学文化课。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地理、历史、音乐、美术、体育等, 绝大部分学校开设外语课。 三、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至90年代,其基本内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奕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在教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