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探索与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边疆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探索与思考

边疆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探索与思考   摘 要: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认真总结五年来边疆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对我们加快边疆民族山区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边疆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探索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075—02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南部与越南河江省接壤,国境线长达438公里;全州国土总面积3.22万平方公里,97%是山区和半山区;现有人口340万人,其中壮、苗、彝、瑶、回等10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1.9%,是一个典型的边疆民族山区,也是曾经的“老、少、边、穷、战”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一次为我们边疆民族山区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总结战区恢复重建、八七扶贫攻坚、“三项”扶贫大会战、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和建设温饱示范村、小康示范村成功经验的基础,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实际,理清思路,整合资源,整村推进,以点带面,注重特色,突出新内容,强调新提升,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广大山区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边疆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实施整村推进,以点带面,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摆在自治州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课题。面对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州各级党委、政府并没有消极等待,而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深入调查研究和总结以往扶贫开发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典型开路、重点突破、照顾特殊的思路,创新了整村推进、以点带面的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模式。自2006年以来,共实施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村寨2 000多个,其中,特殊贫困群体■人村寨44个、山瑶村寨7???;革命老区村寨17个;边境行政村25个。实践证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完全符合边疆民族山区的实际,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试点示范村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使周边村寨的群众看到了新变化新榜样,并自觉行动起来,在全州掀起了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二)拓宽投入渠道,整合各种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金投入是关键。对一个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财政困难、群众贫困的民族山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我州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成效,近几年来,自治州各级党委、政府总结过去扶贫的经验教训,摒弃了平均使力、各自为战和撒胡椒面的做法,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有力地保障了自治州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的顺利进行。一是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上级单位对口帮、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挂钩帮、各职能部门争取项目帮的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二是围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统筹协调、捆绑使用”原则,整合各种资金,形成合力,创新了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新机制。自2006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共整合各类资金十五亿元,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三)突出新内容,注重新提升,使农村发展呈现出新的亮点   1.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村群众收入实现新的增长   生产发展、群众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近几年来,自治州各级党委、政府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围绕群众增收这个核心,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以及各种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产业,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组织化程度,通过大力扶持发展烤烟、三七、辣椒、蔬菜、草果、核桃、咖啡、剑麻、油茶、林业和养殖产业,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农村村寨各族群众实现了增产增收,且人均纯收入均高于全州平均水平。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及环境得到新的改善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及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实施整村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过程,自治州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结合起来,围绕实施“四通三改四清五化”(通水、电、路、广播电视;改厕、改厩、改灶;清理污水、粪堆、柴堆、生活垃圾;布局优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家庭美化)四大工程,加大投入力度,狠抓落实,使整村推进示范村寨的生产生活条件及村容村貌发生了新变化。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村风民风出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