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叙事类文学作品“蓄势”艺术
叙事类文学作品“蓄势”艺术
“蓄势”这种写作艺术又称之为“延宕”,是指在故事情节或矛盾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不使它一触即发,草草结束,而是延缓它的总爆发,借以制造声势,使总爆发更有力度,如同张弓射箭,尽力将弓拉满,引而不发,到了一定时候一箭中的。
“蓄势”艺术常运用以下手法。
其一,设置悬念。
所谓“悬念”,即读者对叙事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作品中的悬念不仅吸引读者饶有兴趣地读下去,还会使作品结构跌宕起伏,增强可读性。例如有一篇微型小说《门的悬念》: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换踢。十五六岁的孩子,正是撒欢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很有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么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般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作品的开篇就是一句充满悬念的句子——“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读者看到这一句,都会生出好奇心:门是怎么被踢破的?是学生?还是学校之外社会上的人?当知道了是被顽皮的学生们踢的之后,这第一个悬念有了结果。接着看到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为解决这样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他在门上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当他建议校长换成铁门,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时,读者又会对校长说的这个“最坚固的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门(竟比教导主任的铁门还要坚固!)发生兴趣,并一直读下去想探个究竟。有了??些悬念,小说就有了曲折的情节,结尾的点睛之笔也就得到了凸显。
其二,埋下伏笔。
伏笔,就是指作者对文章中将要出现的具有关键意义的人或事作的提示或暗示。与这种提示或暗示呼应的就是照应。有伏笔就有照应。伏笔的巧妙运用,使波澜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被一根时断时续、明断暗续的主线贯穿始终,结构更加严谨。
《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就有很多伏笔。例如得知陆虞候等来到沧州时,“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此后一直未提这把刀,直到最后手刃陆谦时才从“身边取出那口刀来”,前后遥相呼应。正如金圣叹评点道:“遥遥然,直于此处暗藏一刀,到后草料场买酒来往文中,只勤叙花枪葫芦,更不以一字及刀也。直至杀陆谦时,忽然掣出刀来。真鬼神于文也!”又如,文中写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陆虞候等三人来到庙门“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这样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所说的话被躲在庙内的林冲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正是有了这样的情节安排,才使得林冲怒杀仇人、入伙梁山显得真实可信。
其三。有张有弛。
高明的作者总会在写作中匠心独运地设置多层艺术丘壑,在文势上节奏鲜明地呈现出一起三伏的艺术落差,一张一弛,渐趋叙述描写的高潮。这种张中有弛、动中有静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使得惊心动魄的描写情节起伏跌宕,节奏徐急变幻、细腻明朗,极富于情境美和表现力,使读者在欣赏中能实现紧张、轻快的精神状态的互相转换,从而获得更大的美感享受。
例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整部作品中,大大小小的战争连绵不断,如果从头一直打到尾,让上百名谋臣武将轮番施计厮杀,那就很容易落人败笔,使读者眼花缭乱,把紧张的心弦一绷到底,缺少喘气、回味的余地;同时也会降低作品的思想性,削弱作品的艺术魅力。罗贯中就很好地驾驭了叙述的节奏,设置了情节的丘壑,常常在紧张的战斗中用抒情味极浓的笔触,点染出充满诗意和幽韵的气氛,使紧张激烈的战争情节间有舒缓的余味,显示出张弛得宜的节奏感。像赤壁之战一节,战前就先通过曹操挥师穷追刘备,当阳一战使刘备几陷绝境;接着写曹操驰书孙权会猎于江夏,近置刘备于倒悬之危,把战争的气氛一下子渲染到了白热化的紧张程度。然后笔势一转,徐徐降温,渐露转机,乃至静谧——先是鲁肃来江夏吊丧,并陪同诸葛亮至柴桑晋见孙权;再是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周瑜,促其坚定抗曹信心,结成孙刘联军,使联吴抗曹的战略得以实现,刘备也随之转“寇”为“主”,彻底解除了被“剿”之危;最后是在曹军进逼赤壁,两岸战云密布的情况下,奇异地出现了周瑜和诸葛亮的施计斗智,周瑜大宴宾客,孔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