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1-0128-01   摘要:随堂提问可以说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提问主要是为了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高效的随堂提问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授课成果,还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以及方式进行分析,对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效率谈一些想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提问 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是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众多的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很多小学教师的课堂提问都是敷衍或是对教学没用的,没有创意和启发性,对学生理解知识点无益。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基本都是需要死记硬背方面,大部分的作用是控制课堂,极少部分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种问题根本不能算作课堂提问,无法发挥创新教学作用。  ??其实在发达国家,对于高效率的课堂提问已经有了成熟的研究系统,我国现在虽然已经在逐步进行新课改,但是大部分地区还处于盲目的阶段,所以我们可以向发达国家学习,对有效课堂提问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其实就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因为课堂提问包涵了很多方面,不仅是教学技巧,还有教师的教学理念,语言设计,科学技术的应用等等。因此,深入研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促进教师的整体水平。   二、课堂提问应该注意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问题应该是针对整个班级,不是一对一的典型互动,提问应该能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积极回答问题。有些教师喜欢点名的方式进行课堂活动,但是这样会让其他学生懈怠。而有的教师只给优秀的学生机会,对差生不闻不问,甚至有时候故意让学生难堪,或者责骂惩罚等。这样的做法对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并没有好处,只会让好的更好而差的更差,这是违背教学理念的。所以整体性这个原则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关注整体,根据具体情况,有计划的设计问题选择对象,争取点燃所有学生喜爱学习的兴趣。   2、鼓励性原则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首先应该给予肯定,擅于发现每个学生特长,然后再指出观点的不足,提出修改的建议。不能开门见山就直接否定,或者对回答有瑕疵的学生冷嘲热讽,如果这么做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功的教师应该是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了自信,而又不自负,但是鼓励并不等于没底线的赞扬。此外,对于有些内向害羞,不善表达不善言辞的学生教师应该对他们特别鼓励,给他们勇气。   3、层次性原则   提问也不能是一层不变或是死板不灵活的,针对不同的课文,应该设计不同的提问方式。记忆性的课文可以问一些原文原句,创新性的问题则应该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且每个班的学生的成绩不可能都是一个水平,这时教师就应当针对优等生或是成绩一般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   4、启发性原则   不仅要全班性的提问,还要考虑问题的价值,要不只是浪费课堂时间。课堂提问必须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懂得怎么自主的学习,不是刻板的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学生只是在机械的往脑子里灌入知识,没有自己的思考。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这个提问到底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会主动学习。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方式   1、找准课文内容关键处提问   关键内容就是指课文的点睛之笔,或是重点难点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关键内容在阅读的教材中对课文往往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教中的“题眼”,诗歌中的“诗眼”,教师抓住“文眼”,再分析全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人教版第九册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抓住“这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一句展开教学。“父亲与儿子了不起表现在哪儿?”结合人物外貌、神态、心理,让学生在读课文时寻求答案那么教学目标轻松就达到了。   2、找准蕴含文句处提问   其实在文章里,许多看似不重要的句子其实有很深的意义,有时是隐藏了作者的写作情感,有些含蓄不引人注意,却真正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有些粗略一看非常简单,但是如果细细读下来却意味深长,意境深远,有些句子反复读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如果联系上下文则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   3、找准文章的疑难点处提问   课文中的疑难点,往往是教学中的重点,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通过自读自悟快速弄清楚的,必须依靠教师的巧问设疑,深入剖析,层层引导,才能使学生恍然大悟,解除疑点,突破点,留下深刻印象。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例,让学生围绕“我的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为什么会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