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在问题中有效课堂.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进在问题中有效课堂

行进在问题中有效课堂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新课程改革对“问题教学”提出了要求,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写进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问题意识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太过随意,不注重问题设置的科学性、思维性以及艺术性。不是问题过于简单,就是难上加难;不是草率随意,就是故弄玄虚。这些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给予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艺术,教师要把握提问时机,深入了解学情,精心设置问题,采用灵活的提问方式,方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淡淡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提问艺术。   1 一张一弛——合理控制提问的频率   曾经听过一节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整节课“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不下于百次,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无思维含量可言,更不用谈发展学生思维了。课堂问题的设置要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合理提出一定数量有价值的问题,即适度提问。提问频率过高不仅繁琐费时,还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问题,使得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化解,从而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课教学中,笔者利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这个实验穿插进行,首先抛出2个问题:   (1)酵母菌分别在什麼样的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2)你怎麼验证产生了二氧化碳、酒精?   接着,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装置、用具,分组讨论、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在实验的操作体验与认知体验过程中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再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得以解决。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2个巧妙的问题激???了思维的积极性,并通过亲历实验设计、操作获得认知,教师适当点拨、引导。这样,问题有而精,更多的是自主探究、思维碰撞、合作学习。   2 海纳百川——创新设置开放性问题   在课堂提问中,问题的开放程度是决定思维发散,性的关键因素。开放式的问题可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全面理解生物学现象中的本质所在。教师要避免学生靠回忆书本或简单事实就可回答提出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思维迟钝甚至无思维。教师要运用教学智慧创造性地设置有一定开放性的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究,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生物组织中物质鉴定时,对“蛋白质鉴定”教学的传统方法: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8页,找出鉴定试剂、条件、方法、现象。这样似乎直接有效,但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机械的记忆性的低效学习。笔者在教学中从“阜阳大头娃娃”这个众所周知的典型案例切入,让学生讨论:如何鉴定奶粉的伪劣以及奶粉中蛋白质含量,来给年轻的妈妈支支招以免上当受害。同时请学生结合书本第18页实验来探讨这个开放性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体会了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的积极性。   3 柳暗花明——及时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   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难易程度会直接影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如果难度太大,学生原有的知识用不上,会不知所措,容易伤害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影响课堂进度;如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容易使学生的思维游离到课堂外。提出问题要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   笔者在一次高三教研活动中,听了一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物质量的关系”公开课,开课教师课上提出:“对同一植物体而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CO2的量有什麼样的关系?”结果问题一出,教室里鸦雀无声。授课教师一看“情况不妙”,幸好教学经验丰富,立刻领悟到问题跨度太大,难度太高,学生不易找到思维的切入点。于是他灵机一动转而问道:“从物质角度分析,能够很好表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反应式,大家能回忆出来吗?”这时学生就立刻活跃了起来,并且有不少学生在纸上准确地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个反应式。接着该教师趁热打铁,用实物投影打出两位学生写的反应式,和同学一起从两者反应式人手分析物质变化及相互关系,很轻松找出了CO2的量的关系。   可见提问既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重要的是要贴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让其品尝到努力后的成功喜悦。   4 动静结合——改变提问方式,调控课堂气氛   在高中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