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bda 750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度计使用说明.docVIP

Lambda 750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度计使用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ambda 750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度计使用说明

Lambda 750 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使用說明 Lambda 750資料獲取(Data Collection)頁是一個圖形化的設置介面,但需要設置的參數是類似的,下面就以掃描方法設置為例來看看每一個專案的情況。 以掃描方法為例,資料獲取頁面讓您設置掃描的開始和結束範圍,縱座標類型和狹縫寬度。其他可以設置的參數包括掃描速度(Scan speed)、資料間隔(Data interval)、迴圈次數(Number of cycles)等。 設置掃描範圍時,開始(Start)值必須大於結束(End)值。不然的話數值將被互換。 縱座標類型從下拉清單中選擇。可選擇的縱座標類型(Ordinate mode)有: A ——Absorbance,吸光度 %T ——Transmittance,透過率 E1 ——樣品光路能量值 E2 ——參考光路能量值 %R ——Reflectance,反射率 狹縫寬度(Slit width)的選擇: 狹縫寬度在紫外/可見範圍內以nm表示, 通常選擇狹縫寬度為所測量的譜帶寬度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之間,設置寬的狹縫可以 增加能量,提高信噪比,但同時會降低解析度和準確度,並且可能引起譜帶增寬;設置一個較小的狹縫可以增加解析度和光度計的準確度,但會降低信噪比。 掃描速度(Scan speed)——掃描速度(nm / min)。從下拉清單中選擇需要的掃描速度,慢掃描速度適用於窄峰,並且可以改善信噪比,使用較快地掃描速度適用於寬峰。如果選擇快速掃描,資料間隔會被自動設定。 資料間隔(Data interval)——採樣的數據間隔(nm) 迴圈次數(Number of cycles)——迴圈(重複)掃描的次數。 最快迴圈(Cycle as fast as possible)——儘快地迴圈,一個迴圈結束就立 即開始下一個。 迴圈時間(Cycle time)——自行輸入一個迴圈時間,並選擇時間單位。迴圈 時間必須比最小迴圈時間長。 燈切換(Lamp change)——切換使用氘燈或鎢燈進行測量的波長位置(nm)。 如果您關心的光譜峰正好位於默認的切換波長(326 nm)附近,編輯改變該波長缺 省值。 注:在關閉紫外燈之後,總是讓它冷卻至少5分鐘再開,這樣能延長紫外燈的壽命。另外,如果可能只在工作結束時才關閉紫外燈。 首先分別設置掃描的開始和結束範圍,對於高端紫外常用的材料測試,縱座標類型通常是T%或 R%和吸光度A。特別地,儀器的掃描速度(Scan speed)是由檢測器的積分時間(Response)和採樣資料間隔(Data interval)決定的。圖示的檢測器積分時間分別是紫 外可見區的光電倍增管(PMT)和近紅外區的硫化鉛檢測器(PbS)或銦鎵砷檢測器(InGaAs)的積分時間。可設定的範圍從 0.04 到 10 秒,積分時間越短,掃描速度越快,積分時間越長,掃描速度越慢,整個樣品測試時間就越長。慢掃描速度可以改善信噪比,通常樣品的透過率越低,就需要把積分時間設置得越長,比如做 6 ~ 8A 的 低 透 過 樣 品 ( 透 過 率0.0001~0.000001T%),積分時間就最好設到 10 秒。對於普通樣品來說 0.2~1 之間的積分時間是較常用的。對應的掃描速度在幾百到幾十(nm / min)之間。 同樣地,採樣資料間隔越大,掃描速度越快;採樣資料間隔越小,掃描速度越慢。通常採樣資料間隔應與儀器的解析度也就是儀器的狹縫寬度相匹配,我們一般讓採樣資料間隔與狹縫寬度一樣,或者採用採樣資料間隔為狹縫寬度的一半或四分之一。狹縫寬度的選擇通常取決於所需要的譜帶測試精度,常規測試時 2 nm 或 4nm的狹縫寬度是常用的,採用較寬的狹縫可以讓能量高一些,提高信噪比,對於大部分測試是有利的。但如果需要準確測試頻寬或半峰寬,則需要設置一個較小的狹縫,以增加解析度和光度計的準確度。 在設置狹縫寬度時,對於紫外到可見光區——對應于光電倍增管測試的區域,狹縫的設置有三種模式: 所謂固定的,就是設定多少就是多少,在整個掃描測試過程中不變;所謂程式設計的,就是在掃描測試過程中,狹縫、檢測器的積分時間(Response)、檢測器增益(Gain,放大倍數)根據事先設定的程式改變,這個程式在下一頁面Program裡面設定: 程式設計模式通常也被稱為“專家模式”它要求使用者知道應該在什麼位置使用多少狹縫、多少積分時間和多大的增益,採用這種模式可以讓我們在不同的波段使用不同的採樣條件,以獲得盡可能好的測試效果,但採用這種模式對使用者的要求較高,所以並不經常使用。 第三種狹縫設定方式是樣品表(Sample Table)方式,如果選擇了這種方式,在下面的樣品表格中會出現兩個狹縫指定欄目,第一個欄讓您選擇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