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标《钝斋记》原文及翻译.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方孝标《钝斋记》原文及翻译

方孝标原文:????①由高会君子堂之东偏南折,有小廊,由廊得竹篱,由篱又东折入门,得古柏、榆各一,老桂三,杂卉数十。柏之荫可覆庭,榆之荫方半亩。荫之中有屋凡四楹,中为小堂,左为室,右两楹为斋,方子读书地也,名?曰“钝斋”。?????②或曰:“何谓也?”曰:“不忘师教也。”“曷言乎师教?”曰:“余昔读中秘书,实师武陵学士胡公此庵先生也。”先生时以理学倡教,长安贤士大夫从之者众。余受业其门,先生器之。余尝于僦居①葺老屋为斋,造先生,请名焉。先生不答,有间,与余说“吾与回言终日章”义②,曰:“回之不可及,不在不愚而在如愚。盖回以不愚而如愚,故庶几凡人以愚而如不愚,故去圣远甚。”辞毕,余拜命曰:“有是夫,先生其即以‘愚’名余斋夫?”先生曰:“未也,子何利也?吾将以‘钝’名子之斋也。”余再拜,受教而归。遂名其斋。?????③自是二十余年,患难奔走,或为斋,或不能为斋,而无时不奉“钝斋”之名以周旋。今获安居,奉亲治蔬圃,韦弦之训安敢忘③??????④且尝思夫“钝”之义矣。钝,迟也,不利也。《说文》谓字“从金从屯”。屯,邅也,为卦,以震遇坎,以动遇险,故不利④。金,坚物也;刚,德也,故以金制屯。此义也,非即余之入?险而终济乎险之道耶!……《传》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此之谓也。然则以屯御金,又非即余之出险而不忘乎险之道耶!然则余安敢不始终其教以自警云。?注]①僦:租屋。②孔子向颜回讲授终日,颜回从不提出疑问,似愚。然考其言行,能申发夫子之教,故谓“不愚”。③韦弦:指警戒、规劝。西门豹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④屯:卦名,震下坎上。卦象是雷雨交加,故曰“不利”。邅:艰险难行。?译文:????由高会君子堂的东面偏南转弯,有小廊,廊边有竹篱,从竹篱再向东转进入门中,看到古柏、榆各一株,老桂三株,各种花卉数十种。柏树的树荫可覆盖庭院,榆树的树荫大小约半亩。树荫之中有屋舍共四间,中间为小堂,左侧为正室,右侧两间为书斋,这是方子读书之地,给它取名叫“钝斋”。?????有人说:“啥意啊?”答:“不忘老师教导。”“为什么提到师教?”答:“我当年在这里读书写字,这里其实是老师武陵学士胡公的住处啊。”先生当时用理学教导我们,长安跟从他的贤士大夫很多。我在他门下受教,先生重视我。我曾经租屋,后来修葺老屋作为书斋,拜访先生,请他给书屋取名。先生不答,不久,对我说起“孔子给颜回讲授学问,颜回看着就像一个笨蛋”这章的含义,说:“颜回之所以超出常人,不在于不笨而在于看起来像个笨蛋。大概是因为颜回凭借不笨却看起来像个笨蛋,因此也许凡人本来是笨人但看起来不笨,所以才远远不如圣人。”说完,我拜谢老师的教导说:“是这样吧,先生就用‘愚’给我的书斋起名吗?”先生说:“不是,你贪图什么呢?我将用‘钝’给你的书斋起名。”我向老师拜了两次,受教而归。于是给书斋取这个名字。?????此后二十余年,我为生活奔波,有时研究学问,有时不能研究学问,无时无刻不奉行“钝斋”之名来处世。现在得到安定的居所,奉养父母修理菜圃,哪里敢忘记老师的训戒??????我曾经思考那“钝”的含义。钝,意为迟,不利。《说文》对此字的解释是“从金从屯”。屯就是邅,作为卦相,用震对付坎,用动应付险,所以不利。金是坚物;刚代表着德,所以用金克制屯。这个含义,不就是说我遭遇险境却最终安然脱险的道理吗!……《传》说:“创作《易》的人,大概遭逢忧患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然而用屯对抗金,又不就是说我脱险后却不忘经历的险境吗!这样我哪里敢不始终用老师的教导来自我警戒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