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棣书法学术深度、文化广度及艺术特质.docVIP

穆棣书法学术深度、文化广度及艺术特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穆棣书法学术深度、文化广度及艺术特质

穆棣书法学术深度、文化广度及艺术特质   穆棣 江苏无锡人,1947年生。无锡市书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沧浪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无锡市博物院学术委员、客座研究员,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教育暨心理学研究中心古代文献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985年获“全国银牛奖书法竞赛”一等奖。1986年获“全国第二届中青展”一等奖。1987年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日中静冈书道展。1998年获首届江苏艺术节书法银奖。2002年、2 006年蝉联首届、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等。2008年获无锡市政府第三届文学艺术奖。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以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由江苏省文联、江苏省书协等主办的“穆棣书法作品暨学术成果展”于2005年6月在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展出,展出1977年一2005年近30年间的代表书作300余件。主要论文发表于《文物》《中国书法》《书法》《中国书画》《兰亭论集》《书法导报》《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集刊》、台北《故官文物月刊》《故宫学术季刊》、香港《中国文物世界》等。已出版《六体书法字典》(楷书部分)江苏教育出版社1 991年版;《(韭花帖)系列考》,学林出版社1995年12月版;《名帖考》(卷上)、《穆棣书法作品集·缘波室翰墨汇观》《穆棣书法作品集·缘波室小楷荟萃》,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7月版;《李清照(漱玉词)写意》(书法部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月版。   书法艺术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线条的载体是有着具体含义的文字,所以,书法艺术具有其他艺术形式不大会有的一个特质:学术性。并不是说写了汉字就有学术性,书法艺术的学术性蕴藏在所书写的文字里,文字内容的深浅决定了作品学术性的深浅。如唐孙过庭的传世墨迹《书谱》,既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篇有深度的学术著作。当然,被选入《历代书法论文选》的古代论著都可以是具有学术性的书作,只是原迹大都不存在了。而当代书家的作品,书写的往往都是抄来的唐诗、宋词,其作品的学术性也就乏善可陈了。   一、穆棣书法的学术深度   穆棣是当代书家中,少数几位有学术深度的学者型书家之一。欣赏他的书作,如不看那些题跋、夹注,就感受不到其学术性的深浅。穆棣虽然没有孙过庭那样的书论经典,但他的学术著作及题跋,却都有出众之处。穆棣书作的学术深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墨迹本《(韭花帖)系列考》:用笔精湛,独有创见   1995年,穆棣创作了《(韭花帖)系列考》,这是一本手写本学术专著,煌煌巨作,本身就是一件精湛的艺术品。它很类似于孙过庭《书谱》那种艺术性、学术性都极高的作品,这在时人书家中是极其罕见的。   整部巨作以端庄的行楷书抄写,其抄写的方式,一如古代的学术著作,段落清晰,时杂夹注。每一页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用笔点画精到,绝无苟且马虎之笔;蝇头小楷,皆可用放大镜欣赏。   2   题跋类册页手卷:多有洞见卓识   古人好作题跋,往往在一件作品的后面,作长篇的考鉴题跋,从而形成书法艺术中独有的极具学术性的景观。历代名迹后都有历朝题跋,如怀素《自序帖卷》、黄庭坚《诸上座卷》等等。即使是刻帖,也往往长题短跋于天头地尾,如《大观太清楼帖》宋拓本,有翁方纲等名家的长篇题跋。这些,都可被视为学术著作。穆棣也爱作题跋。如他在自临《出师颂》(35cm×218cm2004年作)后,就作了多次题跋。   首跋云:“右临隋贤《出师颂》一通。定其隋贤者,乃米友仁敷(文)之冰鉴,然证据阙如。此历代鉴家所以疑也。是迹自明季复出,为敬美所得。自明季迄于清初,鉴家如元美、东图皆有题识。(入)公一子敏乃至仪周,亦复记载。敬美之后乃为太兴季氏珍储,公一先生则于其所观之。时顺治丙申二月九日,一六五六年也。季氏之后,遂入大内。清季逊帝监守自盗,诸多名迹散落民间,《出师颂》则其中之一耳。”这一段指出“隋贤论”的出典、依据,以及《出师颂》传递的线路,属考鉴的第一步。整段跋以草书写。   接下来的第二跋,叙述对《出师颂》拍卖后的质疑,亮出自己的观点:“予考是帖的系西晋真笔。”这是考鉴的深入展开。在这一段跋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出示了自己的证据,即从《出师颂》的绍兴御府装裱方式,证明不可能是明人伪托。至此,跋语已有相当的深度。   第三跋是对索靖的介绍,主要对其书风作了正确的描述,从《出师颂》的书法风格讲其为西晋人书,最后还加了一段自己临写时的心态描述。   这表明,穆棣在临写《出师颂》并作多次题跋时,既创作了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又在题跋中作了严谨的考鉴和论证,堪称学术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例。   穆棣是书法考鉴专家,每于题跋中阐发其真知卓见,这在他众多的册页、手卷题跋中比比皆是。如《怀素自序》册后的跋记、《论(出师颂)中“晋墨”引首非明人拼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