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05科学教育目标.ppt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05科学教育目标.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05科学教育目标

第5章 科学教育目标 ——科学素养 第5章 科学教育目标 第一节 公民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二、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 第二节 西方科学教育目标 一、国际科学教育改革 二、国外科学教育目标 第三节 我国科学教育目标 一、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目标 二、我国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 第一节 公民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的内涵 ◆自20世纪50年代科学素养作为一个口号提出以来,它一直流行于西方科学教育界,表达了科学教育改革的理想目标,对科学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科学素养是针对普通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是指向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 ◆科学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思潮源于美国 (一)美国等西方国家理解的科学素养 (二)我国学者所理解的科学素养 (一)美国等西方国家理解的科学素养 ◆国际学生科学素养测试大纲(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提出的由三个方面组成的科学素养测试模型 第一,科学的基本观点,内容包括生命与保健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技术中的科学; 第二,科学实践的过程,重点是获取证据、解释证据并在证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活动的进程,包括确认科学问题、寻找证据、作出结论、与他人就结论进行交流、表明所了解的科学基本观点; 第三,科学场景,主要选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而不是学校教室、实验室的科学实践或专业科学家的工作。 (二)我国学者所理解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包括: 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技能 科学方法、能力 科学行为、习惯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在科学方面所具备的 基本知识与技能、 探究过程与思维方法 科学情感与精神 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合理性认识与决策能力。 第一节 公民科学素养 二、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 公民的科学素养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 ◆习惯于对遇到的问题用探究的方式来对待,让探究成为基本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 ◆具有科学精神指导下的价值取向。 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现状: (1)国民的科学素养与经济发展不相称。 (2)受教育程度水平低是影响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 (3)我国公众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绝大部分人依靠电视和报刊获得信息。 (4)我国公众对传统知识的了解程度之高和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之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5)我国公众从总体上还不具备基本程度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6)我国的妇女文化水平和科学素养水平与男性公民相比,要低很多。 第二节 西方科学教育目标 一、国际科学教育改革 ◆20世纪6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主要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在幼儿园和小学里进行的科学教育。 ◆1988年,英国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就先后通过教育改革条例,对5-12岁的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并把英语、数学和科学教育列为小学的三门主要课程。 ◆1983年美国发表《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89年发布2061计划的第一份重要报告。1996年,公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出在幼儿园和小学中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随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落实这个科学教育标准。 二、国外科学教育目标 第三节 我国科学教育目标 一、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目标 (一)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小学科学课程的分目标 (三)关于课程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 (二)小学科学课程的分目标 (三)关于课程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 二、我国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制定的,通过教学后学生需要达到并且能够用一定的手段加以测评的预期的教学效果。 ABCD目标陈述法阐述教学目标 A——Audience:目标所指向的对象(主体) B——Behavior:学习的具体行为(行为) C——Condition:行为出现的条件(条件) D——Degree:可接受的行为水平(标准) 应用ABCD目标陈述法阐述科学课教学目标 如:初步了解纸的发展史,知道纸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 其中:A主体——学生, B行为——了解、知道, C条件——口头回答, D标准——纸的发展史/说出纸的几种用途。 谁(对象)--在什么条件下(条件)--做什么(行为)—做得如何(标准)(主-状-谓-宾-补,原则:能否指导、评价教学) 注意: 行为的表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