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时辛凉轻解法在温热病治疗中的应用ppt课件
二、辛凉轻剂桑菊饮在风热外袭, 肺失宣降证治疗中的应用 所谓肺失宣降,是指风热邪气侵袭手太阴肺经,导致经气不利,肺气失于宣降,上逆而咳。其病位既不在口、鼻、皮毛,又不在肺脏,而是在手太阴肺经,是因经络不通而导致肺气失宣,所以它的临床特点是以肺气上逆而咳为主症。正如吴鞠通在《温热条辨·上焦篇》第6条所说:“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风邪外袭,肺失宣降证的临床表现是: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 分析其病机,从临床表现来看,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是以咳的症状最为突出,而发热与口渴都不明显。就是说,主症是咳,而且只咳不嗽,没有痰,这些症状都说明邪浅病轻。由于风热袭表,导致手太阴肺经的经气不利,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所以主要表现 为肺气上逆,咳声不止,即吴鞠通所说的“咳,热伤肺络也”。因为邪气不重,所以发热、口渴症状都不严重,舌象、脉象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治疗应辛凉轻解,宣肺止咳。方用桑菊饮(《温病条辨》) 杏仁二钱(6g) 连翘一钱五分(4.5g) 薄荷八分(2.4g) 桑叶二钱五分(7.5g) 菊花一钱(3g) 苦梗二钱(6g) 甘草八分(2.4g) 苇根二钱(6g)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方剂以桑菊命名,君药当然是桑叶、菊花。臣药是杏仁、桔梗。桑叶与菊花质地都很轻,都是凉药,轻凉宣透,清透风热邪气而宣肺,肺气宣通了,咳自然就止。桔梗上行而开肺气,杏仁苦平而降肺气,一宣一降,调整肺气,使它恢复正常的宣降功能。肺气的宣通必须以表邪的解除为 前提,所以方中以桑叶、菊花为君清透风热邪气,而以桔梗、杏仁为臣宣降肺气。配伍薄荷,疏透风热,甘草调和诸药,苇根保津液,共同组成了辛凉轻解,宣肺止咳的方剂。 三、银翘散与桑菊饮的方证鉴别 银翘散与桑菊饮这两个方剂都属于辛凉轻解的方剂,它们的区别在于:银翘散是通过疏风清热而解除表邪,所以它的主要作用是清解表热,退热的效果好;桑菊饮的主要作用是宣肺,通过宣肺而止咳,止咳的效果好。在临床使用时以发热,微恶风寒为主症者,选用银翘散;以咳为主症者,选用桑菊饮。吴鞠通把银翘散称为 “辛凉平剂”;把桑菊饮称为“辛凉轻剂”。《温病条辨》的第一方是“辛凉平剂银翘散”,第二个方是“辛凉轻剂桑菊饮”,第三个方就是“辛凉重剂白虎汤”。这三个方剂都属于辛凉之剂,都作用于肺系。不过,银翘散、桑菊饮作用于肺的卫分,银翘散证的病位在皮毛,桑菊饮证的病位在手太阴肺经,而白虎汤作用于肺的气分,病位 在肺脏。因为这三个方剂中的药物作用有轻、平、重之分,所以吴鞠通有“轻剂”、“平剂”、“重剂” 之说。实际上,银翘散与桑菊饮中的药物质地大多属于轻扬升浮之品,所以这两个方剂都属叶天士所说的“辛凉轻剂”的范畴。 是散剂。但是为什么散剂还要煎服?说明它与一般的散剂与汤剂都有所不同,它的剂型是“煮散”。之所以用散剂,是因为“散者散也”,使它有发散在表的风热邪气的作用。但是银翘散与五苓散又不一样,五苓散是把五味药研成细末,用米汤或者热水送服。银翘散是把除鲜苇根外的9味药捣成粗末,制成粗散,先煎鲜苇根,再用 煎鲜苇根的水来煎粗散。煎后“香气大出,即取服”,也就是趁热服,使药物的散邪作用更强。 吴鞠通在银翘散的煎服法中所说的 “上杵为散”,就是把方中的9味药,共五两六钱,也就是168 g,捣成粗末,就成了散剂,它比未捣碎的生药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以避免煎煮时间过长而失效。“每服六钱(18g)”, 就是说,每次的剂量是从总量中取六钱煎煮。怎么煎呢?先煎鲜苇根。不能把鲜苇根与粗散一起煎,因为煎出鲜苇根的有效成分所用的时间长,而煎出粗散的有效成分所用的时间短,所以先煎鲜苇根20分钟,再用煎出的水去煎粗散,这就是用“鲜苇根汤煎”的道理。煎到什么程度呢?吴氏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 “香气大出”就是指药味 最浓的时候,一般来说也就是煮沸以后,再用文火煎5分钟左右就香气大出,药的香味就最浓了。就是说,这些药里所含的挥发油都煎出来了。煎的时间长了,那些挥发油就都挥发出去了,就没有香味了。吴氏之所以强调“勿过煎”,是因为人们一般都认为煎汤药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是这个剂型不是,这是“煮散”,是要取 药物的辛味,辛味最易挥发,所以不能过煎。吴氏分析“勿过煎”的原因是:“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就是说,病在上焦手太阴肺系,只有辛散、凉清、轻宣、味薄的药物才能入肺系。过煎的结果是使能入上焦肺系的味薄辛散的作用消失了。辛味没有了,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