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书院儒学传播对士人影响
清代书院儒学传播对士人影响
摘 要:清代书院的儒学传播对当时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士人群体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对社会上层的官僚士大夫而言,培养了他们的书院讲学情结、儒学信仰、道德情操和行为模式;对社会中层的知名学者、普通官吏而言,影响到他们的治学风气、教育方法和理念乃至施政方略;对社会底层的民间士人而言,有利于他们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以及民间儒学风气的普及和形成。而这些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书院儒学传播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书院;儒学;士人;清代
中图分类号:G649.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2)04-0086-05
收稿日期:2012-1-14
作者简介:于祥成(1970-),男,山东巨野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书院与儒学传播研究。
书院儒学传播是指儒学通过书院的教学、讲学、刻书、祭祀等方式对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成员、各地域的文化格局乃至社会政治等产生影响,涉及书院教育的宗旨、方式、对象、效果等多个方面。在传统社会中,士人群体一直都是儒学最坚定的受众和最有力的传播者。因此,考察书院儒学传播与士人群体的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清代是书院制度化发展的高峰,也是传统儒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又拥有最后一批传统士人群体,这使清代书院儒学传播与士人关系呈现出独有的面貌。本文主要考察清代书院儒学传播对士人群体的影响,所关注的是传统书院教育与受众关系及书院儒学传播效果。从社会阶层来看,清代士人群体大约可以分为身在朝廷的上层官僚士大夫、社会中层的名流学者和地方官吏,以及生活在社会底层、未曾出仕的士人群体三种类型。我们的考察也将从这三个层面展开。
一、对社会上层官僚士大夫的影响
官僚士大夫热衷于书院的建设、讲学及教学是清代非常突出的现象,这既是清代书院儒学传播的结果,也是清代儒学传播的重要动力。这类官僚士大夫或为学士、御史,或任总督、巡抚,多数都是代表朝廷、经略一方的大员。作为儒学信徒,他们都在某些方面受到过书院儒学传播的重要影响。
书院儒学传播培养了官僚士大夫的书院??学情结。明清鼎革之初,清廷虽然诏令不允许聚徒结社、别创书院,但是民间各地仍然承袭明末遗风,期图依托书院讲学重建文化秩序,一些官僚士大夫受到感染,也渐渐加入其中。比如,康熙十年(1671年),著名理学家李二曲(1627~1705)南游江苏无锡诸县,讲学东林书院,声名大噪。康熙十二年(1673年),陕西总督鄂善修复关中书院,便礼聘李二曲主讲席;学者邑绅耿介(1622~1693)在康熙初从“荒烟蔓草”中重建嵩阳书院并进行讲学,地方大员如河南巡抚王日藻、阎兴邦等对此无不给予鼎力支持,河南提学吴子云、林尧英还曾亲自到嵩阳书院讲学。张伯行(1651~1725,历任福建、江苏巡抚,累官至礼部尚书,谥“清恪”)有很浓厚的书院情结,年少时故乡有所饮泉书院,当时知县将其拆毁,张伯行就感叹道:“闻有建书院者矣,未闻有毁书院者也”[1]!因此,终其一生,“所至必兴书院,聚秀民,导以学朱子之学,而辨其所以异于姚江者”[2]。康熙一朝,这些官僚士大夫还不断地向朝廷上表奏章,请求御赐匾额、申明书院讲学的重要意义,成为这一时期朝廷支持书院建设的一大特点[3]。雍正帝即位之初,先是试图对书院讲学进行压制,然而面对“各省学校之外,地方大吏每有建立书院,聚集生徒,讲学肄业”的现实,最终也不得不以建立省会书院的方式来处理地方大员与书院讲学的关系。这种风气几乎与整个清代相始终,清朝中后期的陈宏谋、阮元、陶澍、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封疆大吏作为儒学的信徒也都以创建书院并讲学为荣,成为书院儒学传播的重要力量。
书院儒学传播培养了大批崇信儒学的高级官僚。清代书院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取代了官学成为国民教育的主要机构,因此清代不少高级官僚都有书院从学的经历。作为清初传播程朱理学的重镇,鳌峰书院培养了蔡世远和雷鋐等一批高级官僚。其中,蔡世远(1681~1734)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入鳌峰书院,四十八年中进士,到雍正元年(1723年),成为侍讲学士,并一度入值尚书房参与国家最高机密,最终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并曾多年任鳌峰书院山长,传播程朱理学。雷鋐(1696~1760)曾受到张伯行的指导,也是蔡世远任鳌峰书院山长时的学生,据其回忆:“鋐切自念少汩于俗学,自至鳌峰,从漳浦(蔡)先生游,乃知吾儒自有身心切要之务,推而暨之国家天下,古圣贤教人之法不外乎此!”[4]雷鋐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中进士,后来也一度入值尚书房,并于乾隆初先后出任浙江、江苏学政,官至左副都御史,是当时传播程朱理学的重要人物。书院对汉学的传播同样如此,诂经精舍、学海堂分别是汉学传播的两大重镇,创建者阮元不仅是朝廷的名臣,也是著名的汉学家,培育弟子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完整版)新概念一册lesson61-70单课练习试题和参考答案.doc VIP
- 生成式AI环境下的数据可视化生成理论及语图关系研究.docx VIP
- 具身智能领域专题概述.docx VIP
- 北京四中 初三数学期中试卷.doc VIP
- GB 50015-201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带书签+条文说明).docx
- 课件: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部感染的病例讨论.ppt
- 高盛-人形机器人:AI促进剂(英译中).pdf VIP
- 高盛-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宇树科技(未上市)调研要点,硬件表现稳健,但仍未准备好履行功能型任务-250227.pdf VIP
- 社区门诊常见病历模板范文.docx VIP
- 2024风电场工程微观选址技术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