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2月儿童医院 关注儿童合理用药课件
内 容 一 、儿科门诊常见处方错误分析 二、存在的问题 三、新药在儿科的使用 四、关于医生的ADR报告 五、儿科合理用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处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四条 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处方管理办法》 第二章 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 第六条 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一)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二)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三)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四)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五)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七)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十一)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处方管理办法》 第三十五条 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一)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二)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三)剂量、用法的正确性; (四)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 (五)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六)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七)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2011年1月不规范处方结果统计 ①修改处方前记或正文未签名及日期。 ②处方前记书写不完整(如未写患者年龄、住址、自费等)。 ③处方正文出现“自备、备用”字样。 ④漏写药品规格、用法用量等。 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和处方规范化管理指标可从不同侧面反映处方的客观状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认真执行《办法》,针对性地予以干预,可以产生一定的效果。 WHO在发展中国家通过专家论证对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利用制定了标准,平均用药数为1. 6 ~2. 8 种。据统计,联合用药在5种以下,危害发生率为4% , 6~10种时为10%, 11~15 种时28% , 16~20种时则上升到54% , 故一般若必须联合用药则应控制在5 种以下。 抗生素使用频数 令人堪忧: 特殊使用(第三类)抗菌药物普遍应用 令人欣慰: 1.对儿童安全性较好的头孢菌素类被广泛使用,使用频数排在第一位 。 本类药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 2.从药理作用和安全性来看,未见儿童禁用或慎用的药物(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说明临床医生对儿童抗菌药物的选择比较慎重。 WHO制定标准: 发展中国家平均处方注射使用率应为13. 4%~24. 1%。 平均抗生素使用率:20. 0%~26. 8% MOH要求:50 %以下 失控的输液:“中国人人均输液8瓶”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诊断为咽炎),抗生素使用率达99% 。 两联广谱抗生素应用率达31.0%。 原因大致有: 儿科工作繁忙, 医师习惯性用药以及经验性用药仍然较多和对抗生素的依赖性较大; 患儿多为独生子女, 家长主动要求使用抗生素以求迅速改善病情。因为儿童发病初期, 多进行过自我药疗而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有所加重, 到医院就诊时为迅速控制症状而使用注射剂; 医师、患儿家长均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习惯将静脉给药作为首选, 也是造成注射剂使用比例过大的原因之一。 2 给药间隔不合理(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 儿科多应用的是β-内酰胺类等消除半衰期短的抗生素,属时间依赖型抗生素,本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杀菌作用与血药浓度维持在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上的时间呈正比,而不与最高浓度相关。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繁殖期(细菌繁殖周期为6h~8h) ,而大多数β- 内酰胺类抗生素T1/2 很短,后效应很弱。一般3~4个半衰期投药1次,每日用药总量分3或4次给药间隔最佳。且不易产生细菌耐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purchase attempts by gender and age成年人购买尝试按性别和年龄课件.ppt
- 16号会议厅 FP曹相原应激性高糖血症与胰岛素抵抗急性相关因素研究课件.ppt
- Gender Diversity WKU年龄和性别多样性 课件.ppt
- 鸡球虫病防治课件.ppt
- 2011 妊娠期心血管病管理指南解读课件.ppt
- 孕产妇和06岁儿童保健项目管理和绩效考核课件.ppt
- 2017心血管病指南更新课件.ppt
- 预防接种信息管理之常规免疫报表填报课件.ppt
- 9 Age and SexRelated Differences9章的年龄和性别差异课件.ppt
- A Recovery Oriented System of Care促进了面向恢复的系统的护理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