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A合并肾脏损害_PPT课件.pptx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MA合并肾脏损害_PPT课件

MMA合并肾脏损害 临床表现 以变位酶或其辅酶钴胺素缺陷的患者均可引起肾脏损害 变位酶缺乏 (尤其是 mut0) 患者发病早, 引起肾脏损害的危险性比辅酶钴胺素缺陷者更大, 多早期死亡。 cblC、cblD、cblF缺陷,引起的肾脏损害, 发病较晚, 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临床表现 MMA所致的肾脏损害多以肾小管间质性损害为主[1], 临床表现为肾小管功能异常、慢性肾小管酸中毒或肾性高血压[1]; 肾小管早期损伤指标中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最灵敏,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次之; 临床表现 少部分患者也以肾小球的病变为主, 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及血尿, 肾脏病理可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2]; 尚有报道以慢性血栓性微血管性肾病为惟一表现的甲基丙二酸尿症[3] 临床表现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直至晚期。 肾小管功能障碍导致进行性的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及终末期肾病,是MMA晚期并发症的主要方面[5] ,且病死率很高。 临床表现 以肾脏受累为首发症状的MMA易漏诊,且晚期患者可出现肾衰竭 发病机制(1)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进行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病理特点:单核细胞渗出等慢性炎症、广泛的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6] 近端小管巨线粒体形成是Mut基因突变的MMA的主要病理改变特征[7] 发病机制(1) MMA等毒性代谢产物累计损害; 氧化应激; mtDNA稳态破坏 近端小管巨线粒体形成 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NADH氧化酶活性降低(近端小管线粒体直接病理改变)[6] 发病机制(2) 肾小管酸中毒[8、9]: 高钾、高氯血症、高尿酸血症、高钙尿症,而肾功能正常 发病机制(3) 溶血尿毒综合征(cblC)[10]:微血栓性改变 同型半胱氨酸的累积; 下游代谢产物蛋氨酸的缺乏 发病机制(3) 改变血管内皮抗血栓形成的特性[11]; 诱导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活性[12] 增加内皮促凝血物质的表达[13] 刺激促炎通路及脂质过氧化反应 引起细胞内自由基的积聚[14] 高同型半胱氨酸通过以下几方面损害肾小球内皮细胞 发病机制(3) 蛋氨酸的缺乏在血管内皮损伤中也发挥一定作用[15] 参考文献 【1】Van Hove JL,Van Damme-Lombaerts R,Grunewald S.Cobalamin disorder CblC presenting with lateonset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Am JMed Genet, 2002,111: 195-201; 【2】Horster F,Hoffmann GF.Pathophysiology,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methylmalonic aciduria recent advances and new challenges.Pediatr Nephrol,2004,19:1071-074; 【3】Brune lli SM, Meyers KE, Guttenberg M. Cobalamin C deficiency complicated by an atypicalglomerulopathy.Pediatr Nephrol 2002 ,17: 800-803 ; 【4】Cosson MA, Benoist JF, Touati G, Déchaux M, Royer N, GrandinL, Jais JP, Boddaert N, Barbier V, Desguerre I, Campeau PM,Rabier D, Valayannopoulos V, Niaudet P, de Lonlay P (2009) Long-term outcome in methylmalonic aciduria: a series of 30 French patients. Mol Genet Metab 97:172–178 【5】 Hörster F, Baumgartner MR, Viardot C, Suormala T, Burgard P,Fowler B, Hoffmann GF, Garbade SF, Kölker S, Baumgartner ER(2007) Long-term outcome in methylmalonic acidurias is influenced by the underlying defect (mut0, mut-, cblA, cblB). Pediatr Res 62:225–230 参考文献 【6】Zsuzsanna K. BerrySey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