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涎腺肿瘤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六章涎腺肿瘤课件

病理变化 肉眼:圆形或卵圆形 腮腺:多有完整包膜;发生于小唾液腺,特别是腭部者,常无包膜。 剖面实性、灰白色或黄褐色肿瘤常有囊性变,囊腔大小不等,内含褐色的粘液样物。 偶尔可以呈多结节状(膜性型) 镜下: 肿瘤细胞为基底样细胞组成:上皮细胞形态较一致,呈柱状或立方状。胞核园形或卵园形,位于细胞中央,体积较小,染色质丰富,核仁不明显,胞浆少,细胞界限不清。 上皮细胞的排列共同特点是:上皮团块或条索周边层细胞呈栅栏状排列,有的有明显的基底膜样结构包绕,使肿瘤的主质与间界限分明。 在粗大条索及团片中,可出现基底鳞状的漩涡状结构(basisquamous whorling)或鳞状化生,酷似皮肤之基底细胞癌。 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粘液样组织含量极少。 排列方式 实性型 小梁型 膜性型 管状型 实性型:肿瘤细胞排列成片状或岛状结构 小梁型:排列成条索状结构 肿瘤细胞岛周围基底膜明显 细胞排列成管状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导管上皮:EMA CK阳性 部分细胞淀粉酶阳性 乳铁蛋白阳性 导管和小梁状结构外围细胞:VIN 和肌动蛋白阳性 FN及IV胶原阳性 生物学特性: 此瘤生长缓慢,有包膜,局部完整切除后疗效尚佳。膜性型复发多见25% ,有恶变为基底细胞腺癌者。 组织发生:根据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其构成细胞大多为闰管之分泌细胞,偶见肌上皮细胞,故推测此瘤之组织来源为闰管细胞或闰管储备细胞。 (四)Warthin瘤 腺上皮构成的肿瘤,囊性 乳头状囊性。 内层柱状嗜酸细胞或大嗜酸细胞,外层小基底细胞,排列特征性双层腺上皮结构,间质为数量不等的含生发中心的淋巴样组织。 又称腺淋巴瘤,淋巴囊腺瘤(cystadenlymphoma) ,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n) 。 临床表现 5%~10%,良性肿瘤第二位。 部位:腮腺有报告双侧腮腺腺淋巴瘤与单侧腮腺多发性腺淋巴瘤者。 年龄:50-70岁高峰 男性 生产缓慢无痛 继发感染 造影:末稍导管点、球状扩张 病理变化 肉眼:圆形或卵圆形肿物多有包膜 切面红褐色,多为实性,质均匀细致 部分区域见小囊腔,内含粘液,囊内壁可见小乳头 镜下: 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 上皮形成不规则的大腺管或囊腔并呈乳头状突入管腔内,其上皮细胞排列成假复层。柱状细胞自基底膜达腺腔表面,锥形细胞与基底膜相连,镶嵌于柱状细胞之间。 柱状细胞胞浆呈颗粒状,微嗜酸性,染色浅;胞核小,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深,位置近于细胞顶端,排列整齐(大嗜酸粒细胞)。锥形细胞的胞浆和胞核的形态与柱状细胞基本相似,排列杂乱。但两种上皮细胞的核,大致呈上下两排。 管、囊腔内含不等量之嗜伊红凝结物和胆固醇结晶。有时见上皮细胞呈鳞状化生。 偶见粘液细胞、皮脂腺细胞和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间质中除有一些纤维结缔组织外,尚有许多细胞密集成大小不等的团块,其细胞成分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亦可见淋巴滤泡形成。 作业: 混合瘤 Warthin 瘤 小结 常见良性肿瘤的病理特点以及临床特点。 1.施墨(Schirmer)试验 用于检测泪腺分泌功能。用5mm×35mm的滤纸两条,置于睑裂内1/3和中1/3交界处,闭眼夹持5分钟后检查滤纸湿润长度,低于5mm则表明泪液分泌减少。 嚼蜡法测唾液:量5克,时间5分钟,分泌3毫升以下 * * 浆(细胞)样肌上皮细胞 梭形肌上皮细胞 透明肌上皮细胞 1.基底储备细胞理论(basal reserve cell theory): 2.多能单储备细胞理论 3.半多能双储备细胞理论 4.多细胞理论 唾液腺肿瘤的组织发生学说 小管-腺泡复合体(导管腺泡单位) 三大类肿瘤: ①单纯由腺泡或导管腔面细胞增殖:腺瘤或腺癌; ②导管腔面细胞和肌上皮细胞同时增殖: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等; ③只有肌上皮细胞增殖:肌上皮瘤或肌上皮癌。 一. 多形性腺瘤 Pleomorphic adenoma 包膜情况不一,光镜下结构多样性为特征的肿瘤 上皮和变异肌上皮成分与粘液、粘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混合存在。 粘液样或软骨样组织来自间叶组织,又称唾液腺混合瘤(mixed tumor) 显微镜观察 组织像具有多形性或“混合性”特征, 基本结构: 腺上皮 肌上皮 粘液与粘液软骨样组织 腺上皮 上皮细胞呈腺管样结构:即内层的腺上皮细胞和外层的肌上皮细胞。 内层呈扁平、立方或矮柱状、导管样结构; 外层细胞小而核深染,有时单层或增生成片状,胞浆透明。 腔内常见上皮性粘液 (PAS+ AB+- 甲苯胺蓝不呈 ? 异染性) 偶见鳞状上皮 粘液细胞 大嗜酸性细胞 肌上皮细胞 形成的实性条索与团片。 肌上皮细胞形态: 浆细胞样细胞 梭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