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技术大纲(报告).doc.doc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技术大纲(报告).doc.doc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技术大纲(报告).doc.doc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 技 术 大 纲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组 二OO三年四月 目 录 1 总则 1 1.1 导言 1 1.2 山洪灾害定义 2 1.3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3 1.4 规划思路 4 1.5 基本规定 6 1.6 工作组织形式 7 1.7 进度安排 7 1.8 规划要求 8 2 基本资料调查、收集及整理 10 2.1 基本要求 10 2.2 水文、气象 10 2.3 地形、地质 13 2.4 水土流失 14 2.5 经济社会 15 2.6 灾害损失 16 2.7 环境影响 18 2.8 防灾措施 19 2.9 其它资料 20 3 山洪灾害防治区划 21 3.1 基本要求 21 3.2 降雨区划 21 3.3 地形地质区划 22 3.4 经济社会区划 25 3.5 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划分 26 3.6 山洪灾害风险图 27 4 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规划 30 4.1 基本要求 30 4.2 监测系统规划 30 4.3 通信系统规划 38 4.4 预警系统规划 41 5 防灾预案及救灾措施 47 5.1 基本要求 47 5.2 防灾预案 47 5.3 救灾措施 49 6 政策法规建设 51 6.1 基本要求 51 6.2 政策法规建设 51 7 山洪沟和泥石流沟治理规划 54 7.1 基本要求 54 7.2 山洪沟治理规划 54 7.3 泥石流沟治理规划 55 8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 57 8.1 基本要求 57 8.2 治理规划 57 9 滑坡治理规划 60 9.1 基本要求 60 9.2 治理规划 60 10 山坡水土保持规划 64 10.1 基本要求 64 10.2 山坡水土保持规划 64 11 典型区域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66 11.1 基本要求 66 11.2 典型区域山洪防治规划 66 11.3 典型区域泥石流防治规划 69 11.4 典型区域滑坡防治规划 72 11.5 典型区域城乡居民点防灾规划 75 12 环境影响分析 81 12.1 基本要求 81 12.2 环境影响分析程序 82 12.3 生态与环境现状 83 12.4 规划方案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83 12.5 环境影响分析 83 12.6 环境效益分析 84 12.7 公众参与 84 12.8 总体评价及建议 84 13 投资估算 86 13.1 基本要求 86 13.2 投资估算 86 14 实施意见 87 14.1 基本要求 87 14.2 实施意见 87 14.3 保障措施 88 15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89 15.1 基本要求 89 15.2 技术路线 89 15.3 评价内容 90 附录一: 省(自治区、直辖市)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编写参考目录 附录二: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信息系统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资料要求 附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基本资料及规划成果表 1 总则 1.1 导言 (1)我国山丘区因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问题日益突出,每年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影响山丘区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为了全面落实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保障山丘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遵照温家宝副总理的批示要求,水利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开展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并以水汛[2003]74号文下发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任务书》。 (2)3)为编制好全国及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统一规划编制的标准和技术要求,依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任务书》,特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技术大纲》(以下简称《技术大纲》)。 (4)(5)00km2,对于山洪灾害特别严重的流域,面积可适当放宽。山丘区小流域因流域面积和河道的调蓄能力小,坡降较陡,洪水持续时间短(历时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很少能达到1天),但涨幅大,洪峰高,洪水过程线呈多峰尖瘦峰型。 (2)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的来源和有一定坡度的利于集水集物的沟状地形三个基本条件。本次规划涉及的泥石流为由降雨引起的山洪诱发的泥石流。 (3)本次规划涉及的滑坡为由降雨引起的山洪诱发的滑坡,坡体的前缘高程低于历史最高洪水位。 1.3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1.3.1规划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防治山洪灾害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