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三章-血液.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三节 凝血、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二、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四、血液的生理功能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 (一)血细胞比容 血浆 血液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上层浅黄色的液体即为血浆 ●下层是红色的红细胞 ●红细胞层与血浆的交界白色薄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正常成年男性:40%~50% 正常成年女性:37%~48% 新生儿:55% (二)血浆的成分及功能 血浆的成分: 水(91%~92%) 血浆 白蛋白 血浆蛋白 球蛋白 溶质 纤维蛋白原 小分子物质 小分子有机物 (2%) 电解质 血浆蛋白的功能: ①形成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②白蛋白、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可作为载体运输激素、脂类物质、离子、维生素及多种代谢产物; ③参与凝血、抗凝血以及纤溶过程; ④抵抗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功能; ⑤营养和缓冲血浆pH功能等。 (三)血量 血量:指体内血液的总量。 正常成年人约为自身体重的7%~8%。 血量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一次失血量不超过血量的10%:不出现明显症状; 一次失血量超过血量的20%:血压显著下降,引起机体功能的严重障碍; 一次失血量超过血量的30%:将危及生命。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二)血液的粘滞度 (三)血浆渗透压 (四)血浆的pH (一)血液的比重 血液的比重约1.050~1.060,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 血浆的比重约1.025~1.030,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 (二)血液的粘滞度 血液的相对粘滞度约4~5,它主要决定于红细胞的数量; 血浆的相对粘滞度约1.6~2.4,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含量。 (三)血浆渗透压 1.渗透压的概念 是溶液本身的一种特性,指该溶液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能力。 溶液渗透压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的数量成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 2.血浆渗透压的组成 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小分子物质形成,80%来自Na+和Cl-。由于晶体物质分子量小,溶质颗粒数较多,晶体渗透压约占血浆总渗透压的99.6%。 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分子颗粒形成。由于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数量大于球蛋白,而白蛋白的分子量较小,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形成。胶体渗透压仅占血浆总渗透压的0.4%,约(3.3kPa)25mmHg。 3.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 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浆容量,防止水肿的发生。 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0.9%NaCl溶液(生理盐水) 5%葡萄糖溶液 1.9%尿素溶液 高渗溶液或低渗溶液: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等张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溶质不易通过细胞膜的溶液。 NaCl和葡萄糖都不易通过细胞膜,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都为等张溶液; 尿素易通过细胞膜,红细胞置于其中会立即出现红细胞肿胀、破裂、溶血,故1.9%尿素溶液不是等张溶液。 (四)血浆的pH 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波动 缓冲对: 血浆中主要缓冲对:NaHCO3/H2CO3,二者比值约为20。 此外Na2HPO4/NaH2PO4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红细胞中缓冲对: KHCO3/H2CO3、K2HPO4/KH2PO4和KHbO2/HHbO2等。 当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可依靠这些缓冲对的作用,使血浆pH的波动减至最小,从而使血浆pH保持相对恒定。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 二、白细胞 三、血小板 一、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三)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四)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双凹圆碟形,直径约7~8 μm,周边较厚,中央较薄。 正常成年男性:(4.5~5.5) ×1012/L,平均5.0×1012/L 正常成年女性:(3.8~4.6) ×1012/L,平均4.2×1012/L 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儿:200g/L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O2、CO2、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均可自由通过 膜内外的Na+、K+浓度差依靠Na+-K+泵维持 红细胞可发生卷曲变形挤过直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过后又恢复原状,这种特性称为可塑变形性。 正常红细胞双凹圆碟形的的形状是

文档评论(0)

一壶清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