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史_第章-唐宋时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会计史_第章-唐宋时期.docx

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时代的会计?第一节春秋战国时期?第二节秦汉时期?第三节魏晋南朝及隋代?第四节唐宋时期?第五节元、明、清三朝宋朝会计?宋初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对政治、经济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经济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交子的广泛使用,为宋朝工商业的繁荣、经济和文化的超常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动力。?经济基础的坚实推动上层建筑的发展,带动了宋代会计的发展。宋朝财计组织与制度?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为了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也把各州、郡的行政、司法及财权统统收归中央,从而空前强化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钱粮财权的控制,财计机构的建设,是当时统治者工作的重点之一,旨在防止财权旁落,发根除地方屯军反抗朝廷的危害。以下分段讲一讲宋朝财计机构的建设问题。(一)宋朝中央财计组织设置的变化?1.第一阶段:宋朝初年(公元960—1068年)?这个时期体现创新之处是设置三司使专掌财计,把财计权从宰相府中划分出来。这样,在中央政府中便形成了中书省、枢密院与三司并列的局面。三者各自不相统属,仅听命于皇帝。?由于财计大权归于三司,故宰相不理计政,也不知国家财计之事,要主理全国财计就要加强三司的组织建设,使它能控制全国的户籍计账、税收与会计。?正是围绕三司组织建设与调整问题,从公元960年到1068年,在这长达108年的时间里,北宋统治者反复 进行了多次变革:?(1)三司组织的初建阶段(公元960-992年)。?三司独立于二府(政事堂、枢密院)之外,专掌全国财计,故号称“计省”。设三司使一员,为国计总理大臣,号称“计相”。其下设副史一员具体主持工作,承担实际责任。?三司之中所属有盐铁、度支、户部三大部门,分设三使掌管。其中,盐铁使主管税收,度支使主管会计,而户部使掌理天下赋役户籍。三个部门彼此配合形成对全国财计的一体控制。?岁终各地呈送会计报告汇于三司,由三司统一进行勾稽。(2)总计司设置阶段?公元993年,宋太宗从健全财计组织系统出发,改三司为总计司。其一,设总计使“判左、右计事”,其二,将全国划分为十道,由“左右计使判十道事,凡干涉计度者,三使通议之”。其三,又将十道区分为左计与右计,凡在京东者称之为“左计”,设左计使掌之,凡在京西者称之为“右计”,设右计使掌之,以此实现分大区对财计的控制。?以“总计司”作为国家财计总理机关的命名,不仅在形式上表现为名实一致,而且也表明计政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地位之提高。?然而,第一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在总计司设置阶段却依然未能解决,由事权不一,组织行为不力,事实上无法实现统治者对所设想目标的控制,故不到一年这种组织形式与组织制度便又流产了。?(3)三部使设置阶段。?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复置三部使。又复归盐铁、度支及户部三使分掌税收、会计及赋役户籍。然而复归仅仅几年,统治者又感到别扭,遂于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罢三部使,复置三司一员。”?这是又一次反复。?(4)经过经上长期而反复折腾,不仅始终未能解决事权不一的问题,反而造成了财计失控,流弊滋生,在经济上形成了一种隐患。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又恢复宋初太祖时的财计组织体制。?2.王安石变法时期的财计组织变化?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王安石呈请“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推行改革的总机构。该司在宋神宗支持之下设立,成为中央政府执掌财计的最高机关,并由王安石主持三司条例司的工作。在改革期间,王安石罢除三司使之名,将盐铁、度支、户部三机关合并为一,使财计大权又回到宰相手中。?三司条例司刚一成立,宋神宗便令其考核盐铁、度支、户部三司簿籍,并作出规定,凡全国一年经费开支, 先编制预算,然后再依据预算执行,以节制国家财政支出。经过一段时间,在节用方面颇有成效,共裁省冗费40%,这是制置三司条例司之后的一项成效。?然而,这一组织建设很快就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他们指责三司条例司为“中书之外,又一中书”,在神宗面前极力主张撤销,这样到公元1070年5月便罢除了三司条例司,将其机构并入中书省,此后财计权又复归于三司。?尽管三司条例司被罢除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开端,然而,旧财计组织体制的复归又造成了旧的矛盾重现。这样,无论是保守派还是变革派都不得不关注财计核算组织体制上所存在的日益突出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又出现了一件对后世有影响的事件:?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宋神宗诏准设立“三司会计司”,以总考天下财赋出入。该司设立之后,一度实行一州、一路汇总会计报告,最后由会计司统一勾考的办法。然而,此事尚未进入正常工作阶段这一机构又被罢除了。?像会计司这样的一种组织形式及以会计作为全国性机构的命名均是史无前例的,它是建立独立会计部门的一次重要尝试。它的出现不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