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回家.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庆回家

国庆札记 国庆回家,也必须回家的。因为我已经好久没有回家了,还真有点想家了。于是乎,就买了30号的车票,总结来说,回家怎的一个挤字了得。 先是挤上破旧不堪的20路公交车,叫做站无虚地,也就人贴着人。如果可以人躺在车上,然后人在躺在人,我想司机也是很愿意的。尤其是经过这边铁轨上面的大桥时,20路似老黄牛般挣扎着,我真的很担心,很担心它爬不上去。如果爬不上去,你懂得。但是司机却很悠闲,没有丝毫的紧张,反而哼着小曲说道,“要下的,自己提前说下呀”,我说,“您把我们直接拉到火车站得了”。我终于懂得了一件事,不知是否正确,20路之所以在耄耋之龄仍还坚守岗位,是因为它的通风效果十分惊人的,虽然人挤人,但你不会感觉到燥热,相反还很清凉。其实20路没有让我们失望,我们早于火车出发时间10分钟到火车站,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匆匆又来到站里,检票时,又是挤,我从没想过那么多人的共同目标都是连云港。小城荣光,蓬荜生辉之感油然而生。在一翻你挤我,我挤你之后,我终于上了火车。虽然有座位,但也很难受,说实在的,坐在那,动弹不得,和站着又有什么区别。火车上无聊的很,最大的兴趣便是能小睡一会儿,但也很难睡着的。还好,对面一小孩,战斗力超强,一直嚷嚷着不停,孩童的天真无邪此刻也一览无余,无忧无虑之时万般受宠。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好不容易,到站时,挤下火车。 古人说道:不临西山,不知山之高也。我说,不到连云港,不知其公交系统之落后也。我乘8路公交到汽车南站,说实话8路没有20路好。班次不足,破旧有余。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政府是否有钱,我们不知道我们政府的政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们常说,火车站是我们窥知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可以鉴证城市的发展历程。而公交车,恰似一个城市最基础的建设,关系到每一个市民的切身利益。我们不是愤青,我们也不矫情,我们不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只是简单的想说,政府的机关人员,没事时,别总跷个二郎腿,看看报纸喝喝茶,去挤一下公交车,去感受一下老百姓的基本生活。 6:30左右,到了灌南。没有了公交车,只能打车回家的。磨磨蹭蹭,晚上8点终于到家了。家里没有什么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妈妈又老了很多,眼圈重,皱纹深,头发也白了很多。妈妈为这个家庭操劳了几十年,我只希望工作以后可以好好地报答她。 总的来说,国庆三字诀:砍棒垓,匹棒头,拖棒槌,晒棒粒。外乡人当然看不懂这句话的。其实这句话懂不懂无所谓,关键就是围绕玉米的。玉米,我们那的方言 棒头。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称它棒头,乍一称玉米,真的很不习惯。 家里没有变化,村子的静态也没有变化。那么多年的印象,就没有改变。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人气,确切的说是缺少人的气息。我的可爱的乡亲们啊,背井离乡,穿梭于繁华的都市,高耸的大楼,辛勤的劳作,为的是自己,家人,孩子能过将来生活的更好。都说这个社会物欲横流早已堵塞了宽敞的马路,难道我们真的很爱钱吗?我们不爱钱。我们只是敬重钱,我们可能看重钱。钱,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没有钱,我们哪来的尊严,从哪获得尊重。谁能向李白那样“千金散尽还复来”,谁能向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是,我们奔波,我们家人,我们邻里,在以后的我们,都得去工作,去实现所谓的虚无缥缈的人生的价值。当我国GDP超越日本的时候,有幸,我们可以自豪。但说人均GDP多少的时候。在农村,谁家能够达到呢。但这些东西,飘飘忽忽,农村人谁去管这些乱七八糟的GDP。他们关心的也正是国家需要关心的。“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些词语,简洁而华丽的出现在教科书中,却低调而沉闷的凋亡在现实生活中。我不是愤青,我们不是愤青,我们只是简单的摆事实,讲道理。 不得不承认,近30年,我国变化翻天覆地,农村也亦如此。然而我们的父辈们却承受了这个变革时代的所有。30年前,没有人会想到“生产队”会土崩瓦解。那些词语,“公分”,“出工”,“河工”,“大锅饭”……在父辈们的记忆里仍旧历历在目。那时候,一切都向集体看齐,集体就是全部,辛辛苦苦一年多,却仍然吃不饱穿不暖。当时,谁能知道原因呢,谁又不知道原因呢。包产到户之后,仅仅一年,家家就有了余粮,生活一天比一天红火,然而也只是相对而言,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父辈们面对着一穷二白,开始成家立业,着手组建他们的小家庭。横飞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披星戴月,任劳任怨,盖房子,供孩子吃穿上学,,一切的一切,父辈们都盯着忍着走过来了。然而现在这世道又变了,即使在农村,结婚也得要在城里买新房。06年之前,人们印象中并没有房地产,买房子这些概念。我们懂得什么是城市化,我们不解释什么是城市化,你看看那一栋栋竖起的高楼,你看看那一路狂飙的房价,你看看这么多的务工人员涌入城市,这还需要解释嘛。买房子动则几十万,对农村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但是,的确,我们村上,许多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