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病害治技术规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油茶病害治技术规程

油茶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工程育苗、幼林、成林主要病害防治指标、防治设计、防治方法、防治效果检查和建档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油茶工程育苗、幼林、成林的病害防治。也适用于全省其他油茶生产的病害防治。 2 名词解释 2.1 炭疽病:由真菌引起。病菌有性阶段是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at(Stonem.) Spautd. Et Schrenk],无性阶段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lchum gioeosporloldes penz.)。病菌主要危害油茶果和叶,其次危害枝梢和花蕾。果实病斑典型的为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有轮生小黑点(病菌子实体)。叶上病斑为半圆形或不规则,有轮生小黑点。 2.2 软腐病:由真菌引起。病菌名称有的认为是油茶黑粘座孢霉[Myrothecium Camelliae (Liu, wei et Fan)P.K.Chi, Wu et Lin.],另有认为是油茶伞座孢菌(Agaricodochium Camelliae Liu Wei et Fan)。本病主要发生有苗期,成林发病轻。危害叶和果。湿度大时叶斑呈水渍状腐烂,在病斑表面产生灰白色圆形颗粒。天气干燥时,病斑呈红褐色枯斑。果斑先呈水渍状腐烂,有时长灰白色圆形颗粒状物。 2.3 菌核性根腐病:本病又称白绢病。由真菌引起。病菌是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病菌侵染苗木根和根茎部。病部褐色腐烂块状。病根及土表有白色绢丝状菌丝和油菜籽状菌核(菌核初期为白色,然后变为黄色,再变成红褐色至黑褐色圆形颗粒)。 2.4 赤枯病:由真菌引起。病菌名称待定。本病只危害油茶叶。病斑红褐色云纹状或赤褐色枯斑。 2.5 幼林根腐病:由真菌引起。病菌是毁坏柱孢霉[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Zins.)Scholten]。病株根部腐烂,最后枯萎死亡。 2.6 半边疯:由真菌引起。病菌是碎纹伏革菌(Corticium scutellare Brek. et Curt.),本病发生在油茶老林病枝和主杆。典型的产生白色膏药状菌膜,严重时木质部腐烂。 2.7 烟煤病:由真菌引起,病菌是山茶小煤炱菌[Meliola Camelliae(Catt.)Sacc.]或茶烟煤菌(Capnodium theae Hara)。病株芽、叶和嫩枝产生黑色霉点或铺满一层黑色烟煤状物。 2.8 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以预防为主,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有利于林木生长发育和有益林木生长的生物生存和繁殖的条件。所以,应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在当地的发生情况,有机地应用各种防治措施,建立一个以林木为主体的合理生态系统,并力求保持相对稳定,能经济有效地把病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2.9 历史病株:油茶林内有的植株年年炭疽病发生早、发病重,有利于病菌的积累、繁殖和传播。常常成为炭疽病传播中心。人们把这类病株称历史病株。 2.10 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是指寄主植物的品种中,对某一种或几种病害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称抗病品种。 2.11 抗病优株:自然界油茶林中有许多单株对炭疽病抗性很强,果实发病率低或不发病,而且经济性达到优株选择标准。因此,把这类单株称抗病优株。 2.12 杀菌剂:是指在一定量或一定浓度下对菌类具有杀菌作用或抑菌作用的化学物质。在习惯上,杀菌剂除了用以防治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外,还包括类菌原体、类细菌、病毒、线虫等引起的林木病害。本项规程中常用的杀菌剂有波尔多液、多菌灵、退菌特、托布津及石硫合剂等。 2.13 常发病害:在油茶苗期、幼林和成林中,有些病害年年发生,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此,把这些病害称为常发病害。如油茶炭疽病、赤枯病、软腐病。 2.14 感病指数(又称病情指数):感病指数是表示某种病害危害的严重程度。其方法是:在调查某种病害的危害程度时,先拟订发病程度分级标准,然后按照发病轻、中、重分级,每一级用一数值表示。根据调查材料,按感病指数计算公式计算出标准地病害危害的严重程度即感病指数。 3 防治对象及指标 3.1 防治对象 油茶炭疽病、赤枯病、软腐病、菌核性根腐病、烟煤病、幼林根腐病、半边疯。 3.2 各病害经防治后,防治效果应达到的指标 重病区经防治炭疽病感病指数在10左右;赤枯病和软腐病感指数10~15;烟煤病感病指数10~20;菌核性根腐病病株率在5%以下;幼林根腐病病株率为1~2%;半边疯病株率在3%以下。 3.3 可行性评估 3.3.1 各级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