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儿童内地学习生活的文化适应研究.docVIP

藏族儿童内地学习生活的文化适应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藏族儿童内地学习生活的文化适应研究.doc

  [摘要] 近年来,藏族儿童内地求学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跨文化教育的环境中,藏族儿童能否适应内地的学习和生活,作者对藏族小学生集中的双流县3所学校就读的56名藏族儿童的文化适应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的儿童能在新的主流文化环境中独立生活、愉快学习,人际交往和谐,处于文化适应状态整合模式,有部分人存在融入的倾向。家庭、社区和学校的社会支持、时间因素、文化距离、儿童的汉语掌握程度以及人格气质等是影响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藏族;儿童;内地学习;文化适应   [中图分类号] K828?.4+C9?5521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557(X?)(200?9)03-?0048-?06 ?      一、问题的提出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藏族受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发展愈益重视,其教育需求呈现多元化。近年来,藏族儿童在内地就读人数呈进一步上升的趋势。藏族儿童来到内地后,文化的连续性被打破,面对一个与过去文化背景迥异的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能否适应内地的生活和学习?他们在行为适应的过程中心理状态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   埃里克森(Erikson?)指出,612岁孩子正处于勤奋与自卑的发展阶段,他们在尝试性的努力中成长,如果得到积极的反馈就会确认其能力和信心,相反则会产生不适应感和自卑感。他还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每一阶段都要受前一阶段所发生情况的影响,并对下一阶段的发展产生影响。(注:[美]埃里克森(Erikson)?著,祝蓓里译:《勤奋与自卑》[A],载瞿保奎主编:《教育学文集》[C]第7卷(德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638650页。)因此,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对少数民族儿童跨文化教育的文化适应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但由于诸种原因,对藏族儿童这一群体的研究并未受到学界的重视。2008年912月间,笔者就内地学习的藏族儿童的文化适应及相关问题对成都双流县(注:成都是紧邻我国藏区的西部大都会,是藏族儿童就读最多的城市。就读学校主要分布在成都市的武侯区、双流县、温江区、郫县以及都江堰等地,由于各校生源差异及不同办学特色,儿童的适应状况可以有所差异。此次调查仅涉及双流县,故本文的分析应视为个案研究。)3所学校就读的56名藏族儿童,以及相关教师、学校及家庭等社会关系主体进行了调查,并从文化适应的两个维度、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藏族儿童内地学习生活的文化适应状况。 ?     二、调查的样本概况    ?  选择双流县的藏族儿童作为调查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双流地处成都市近郊,是藏族在成都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据统计,目前在双流县就读的藏族小学生人数达500人之多;二是藏族儿童就读群体来源地较为广泛,不仅有四川甘孜、阿坝的,还有西藏等地的儿童;三是办学类型多样。考虑到调查对象的代表性,我们选择了一所公办农村学校(A校)、一所公办城镇学校(B校),一所民办学校(C校),3所学校包含了走读、全寄读和半寄读3种形式。   在每所学校,我们主要采用问卷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进行多方面分层次的资料搜集。问卷法主要用于所选学校的藏族学生,在藏族学生较多的B校,随机地抽取一些班的学生,注意年级和年龄的比例。对待年龄较小的藏族儿童的问卷,采用辅导填写的方式。访谈对象既有部分藏族儿童,还包括部分汉族同学、学校管理人员以及部分走读班藏族儿童的家长;实地观察法主要用于对藏族儿童学习和交友的状况了解,以及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和真实,访谈和问卷皆不记名。问卷发放56份,收回56份。   在56名被调查的藏族学生当中,男生28人,女生28人。A校7人,B校19人、C校30人。B校为寄读制学校,其中有12人为全寄读(寒暑假回家),有9人为半寄读(周末离开学校)。插班生30人,非插班生26人。样本总体年级分布和来内地时间见表1和表2。      其中,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13岁。独生子女13人,占所调查人数的23%。来源地分别为:四川省甘孜州36人,四川省阿坝州5人,西藏自治区14人,凉山州1人。在学生的家庭背景中,父母皆为藏族的为37人,占调查数的66%,其余的为半汉半藏家庭。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55%、高中18.7%?、初中8%、小学及以下13.4%;从家长的职业来看,国家公务员最多,占69.6%?,企事业单位人员12.5%、个体经营户14.2%、农牧民或无业者3.7%。      三、分析:文化适应状况      文化适应,一般是指两种不同文化的群体之间在连续的、直接的文化接触过程中所导致的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的变化。(注:此定义是Redfield?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