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清文献通考》与西北民族史研究.doc
略论《清文献通考》与西北民族史研究
摘 要:传统的研究西北民族史方面的习惯是选用《二十六史》和将有关的编年体史书例如《资治通鉴》作为相关史料的首选,尤其是在研究清前期的西北民族史方面一般学者选择《清文献通考》中相关史料的很少,即使其史料确有抄袭“正史”与其他史书的部分,但是因历史上传统史书史料的散佚等原因,在记述清代前期的西北民族史方面,《清文献通考》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的。尤其是在《清文献通考》中的“田赋考”和“四夷考”这两章中,西北民族史方面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翔实的。
关键词:《清文献通考》;西北民族史;研究;清前期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5-0151-02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习称《清文献通考》,始撰于乾隆十二年(1747),成书年份不详。全书凡300卷,卷首另有“凡例”16则。从体例上来说,它仿效《文献通考》;从内容上来看,它又接续《续文献通考》,记事起于天命元年(1616),止于乾隆五十年(1785),记录了清开国以来170年的典章制度和社会情况。它的取材比《清通典》更丰富,分类更明细,使用起来也更方便。
而就清朝的西北民族史研究而言,清朝从1644年入关到乾隆在位的这么多年间里,可供研究的西北民族历史史料很多,其中与西北民族史相关之内容非常之多,像《清实录》、《清方略》、《明史》等,都能在其中找到相应的西北民族史史料,但是本文却要重点以清代官修的另一部大书《清文献通考》为例,来讲述一下它的西北民族史史料方面的特殊价值。
之所以要以《清文献通考》为主来研究西北民族史,主要是因为与此相关的研究在此之前几乎是一片空白,还有就是虽然《清文献通考》成书年代不详,但是根据《清通典》成书的年代来看,此书成书应该晚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是乾隆朝撰修所成较晚的一部大书,所以虽然其在资料丰富方面无法与《清实录》等卷帙浩繁的大书相媲美,但是因其成书时间晚于其他史书,故其在编纂之时必然采取了他书之长,显现出其特有的史料价值,表现在与西北民族史研究方面,更是如此。
就西北民族史研究而言,在此书中,“田赋考”、“户口考”、“职役考”、“学校考”、“职官考”、“兵考”、“舆地考”和“四夷考”这些可以参考和利用的史料不少。其中以“田赋考”和“四夷考”中内容尤为重要。
一、《清文献通考·田赋考》中的西北民族史史料价值
在“田赋考”中,首先有大臣引言为何将“田赋考”作为众门类之首的原因:臣等瑾按:周礼六官皆以体国经野著于卷端,而九赋之制首载于天官冢,宁诚以民惟邦本,食为民天度地以居民撤田而定赋,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俾厚其生而安其业。故上下通而公私有济,王者代天子,民未有不以民生国计为本务者,马端临《文献通考》二十四门以田赋为首,其所见者诚大也,今考其所载历代田赋之制,上溯陶唐迄于宋宁宗,而于宋事尤详,所述四京一十八路垦田暨夏秋二税,见催额数以及支移、折变、预借、代输、受纳、税限之法无不毕备,分别有水利田、屯田、官田、诸门等。从卷首这寥寥的数百字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将田赋考作为全书各门类之首,主要原因还是田赋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可见古代的统治者和封建士大夫们还是很重视“民本”的,说到清代乾隆之前西北民族地区的田赋问题,那也是国家的大事,清代以明代为鉴,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具有相对开明的民族观,在缓和民族地区矛盾冲突方面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清朝的这种在西北民族地区的开明的政策是当时社会所需的。
在“田赋考”中,还有关于西北民族地区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屯田的问题,清代前期在西北民族地区的屯田,在我国的屯田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清代在西北民族地区实行的长期屯田的政策,对于奠定西北疆域,开发西北边地,促进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相关的史料中我们再来看看清朝政府的屯田之缘由:顺治元年定荒地屯中,例先是开国之初,每佐领发壮丁十名,牛四头于广土屯田,至是准州县卫所荒地无主者,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二年差御史一员巡视屯田,三年更定屯田官制每卫设守备一员监管屯田,量社千总百总总分理卫事,其原设指挥副指挥等具裁去,改卫军为屯丁,凡卫所钱粮执掌及漕运造船事务并司行都司分辖皆仍旧。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清代对待屯田问题的重视程度,从顺治朝就开始实行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并且政府无偿发给屯田者耕种的工具,使那些流民有了安家乐业之本。这是清朝前期政府的清明政策之一,也同时获得了人民的支持,这样以来就稳固了他们的统治,再其次清政府专门委派官员负责屯田,并且监督政策的落实,这也是一个对国家有益的决定。具体到西北民族地区来说,有这么一些史料值得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