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织锦艺术中蛙纹文化内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民间织锦艺术中蛙纹文化内涵

论民间织锦艺术中蛙纹文化内涵   摘要:蛙在我国较多的少数民族中都有特殊的意义。蛙纹最早出现是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中,从马家窑彩陶蛙纹,到成都平原金沙遗址蛙型金箔以至中国西南与南方各民族地区的青铜鼓蛙饰和带蛙纹的生活器具,延伸到文身、织锦的蛙纹造型,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记忆,承载着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的意义和能够抵挡洪水、保护田园的神力无比的佑护神灵以及对月亮的崇拜。   关键词:民间织锦;蛙纹;文化内涵   我国的织锦绚丽精美,驰名古今中外,有“东方绚丽的朝霞”之美誉。其中我国的少数民族织锦是传统织锦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各少数民族尤其是南方少数民族织锦竞放异彩。从织锦中的纹样和造型可以看到他们独特的民族风格,如苗锦图案中对龙与蝴蝶的大量描绘,;鸟纹在壮锦、侗锦中占较大比重;黎族以青蛙作为织锦中的主体纹样。其中蛙纹在很多少数民族织锦中都有呈现,说明蛙对各族人民的特殊意义。   一、 蛙纹造型的地域性   蛙是人类文明史上崇拜的古老动物。中华民族对蛙的崇拜源于先民对恶劣的自然灾害的祈福,历史久远,而且呈现出一条由北而南的传播路线:从马家窑彩陶蛙纹,到成都平原金沙遗址蛙型金箔以至中国西南与南方各民族地区的青铜鼓及文身、织锦的蛙纹造型。   蛙纹最早出现是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中,在马家窑文化时期,蛙纹开始在彩陶的内壁和外壁上大量出现,并在这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演变出具有时代烙印的风格。马家窑文化早期,蛙纹样趋于写实,多饰于彩陶的外壁;中期(半山类型),蛙纹往往以似蛙非蛙、似人非人的蛙人合一的形式出现,有些学者将其冠名为“神人纹”[1],这一时期蛙纹趋于意向;晚期(马厂类型)的蛙纹则已经蜕化为形如“w”或“M”的几何形图案符号了,向抽象化发展。   在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两枚蛙型金箔(2001年发掘)的蛙缩头,两只圆眼并列,身型类亚字,四肢两两相对弯曲向内卷。这两件金沙遗址的蛙型金箔的形状类似马家窑彩陶后期马厂类型的蛙肢纹基本模式。   而在南方的少数民族,广泛流传着许多与崇蛙有关的习俗,各民族织锦纹样中蛙的造型也各具特色。我们在黎族妇女的文身和服饰中看到的人物纹、动植物纹,以及几何纹几乎都是与蛙形有联系的,多为线形的抽象的青蛙纹,经过长期的演化发展,变成了几何的“回”形纹样;苗族蛙纹常常是提炼夸张的几何图案——方头、一对曲折而有弹性的长腿,对称排列在两边,省略了前腿,或者是菱形、抽象的云勾纹;瑶族织锦中的蛙主要是单线条,并以俯视的角度出现。单独的蛙型成长方形,前后各两只对称的匀长的腿。而人蛙合一的连续性构图是以蛙字形的拉手的人形来代表自我,作为护符或替身,可帮助抵挡一切灾难,是人类最初的自画像,也表达了人类从对自然的崇拜过渡到对自我的崇拜;青蛙在壮族人民心中,是一种能够与天地相通的神灵,能够保丰收和促进种族的发展繁衍。因此人们把青蛙铸于铜鼓上以通天地,并且在红水河流域一带盛行着“蚂蜴节”。   二、蛙纹表现的历史文化记忆   美国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认为:“世界上众多民族的艺术品,从表面上看仅仅是单纯的形式装饰,而实际上却同某些含义相关联。”[2]如原始彩陶艺术品中的蛙纹、龟纹、鱼纹、人面鱼纹等,在我们今天观赏这些艺术品时,不仅仅是它们单纯的图案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因为它本身所含有的意义而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原始先民的蛙崇拜观念源于蛙本身的形态或独特的感知能力对人类的启发。   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由于环境恶劣,生存力低下,人类只有最简单的生存繁衍的期望,而蛙的肚腹浑圆,产子繁多,与孕妇的腹部形态及其相似,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人类出于对死的畏惧和对生的崇拜,自然而然地把青蛙当作崇拜对象,以祈求后代繁盛,因此,蛙具有了最原始的生殖崇拜的象征意义。   到了农耕生产时期,生产力以及人们的观念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天灾仍然频繁,雨水对农作物的丰欠影响很大,人们除了祈求人丁兴旺,也希望家园平安,风调雨顺。蛙对天气的变化非常敏感,人们发现通过蛙鸣声调的变化可以预知雷雨是否即将来临,近期是否大旱等。这无疑引起了先民的想象,认为蛙具有呼风唤雨的神力,将它们看成是能够抵挡洪水、保护田园的神力无比的佑护神灵来崇拜,于是“把对雨水的依赖汇集到青蛙身上,形成了蛙崇拜”[3],并有了“祭蛙求雨”这种古老的祭祀习俗。直到今天,居住在广西红水河上游地区的壮族还有这一盛大传统节日——祈雨的蛙婆节。后来蛙的形象又逐渐演变为代表月亮的蟾蜍,认为月亮的圆缺变化是因为月宫里的一只蟾蜍吞吐而形成的。以上可以看出人类对蛙产生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月亮崇拜的原始宗教哲学思想。   三、 民族情感的传达与文化意义   蛙是一种古老的图腾,曾主宰和支持着南方各氏族部落。远古先民对青蛙或蟾蜍具有特殊的情感和祈求。蛙神崇拜是原始先民对生活现状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