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6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姓氏的起源有很多途径。宋、郑、齐、鲁、陈、蔡、吴、秦
A.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 B.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
C.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 D. 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2.周代的棺椁制度有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发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是可信的。随葬也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西周特点是
宗法色彩浓厚
3.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
A.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B.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
C.户籍制度不合理 D.移民制度的僵化
4.据《松窗梦语》记载:歙县的“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无能者逐什一之利”。歙人潘侃曾说:“良贾急趋利而善趋时,非转毂四方不可”。《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驰千里”。这反映
A.徽商藐视国家经济政策 B.长途贩运是徽商的重要经营方式
C.徽商资本雄厚 D.徽州商业传统源远流长
5.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世界本原之争 B.治学方法之争 C.理气关系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
6.宋朝文人认为“唐诗无避讳”,论及本朝时则说:“今之诗人,不敢尔也。”由此可见( )
A.唐人写诗不受礼义纲常约束????????????????B.政治环境对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C.文学的使命就是反讽现实政治????????????D.唐诗水平明显高于宋诗
7.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行省打破山川形便,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地理环境之险。但清代学者储大文认为,“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对上述两种观点,下列认识最为合理的是
A.两种观点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评价标准方法不同则结论不同
C.两种观点都具有主观性,无参考价值 D.均为第二手史料须考古学支持
8.《明律·大诰》规定:“有等贪婪之徒,往往不畏死罪,违旨下乡,动扰于民。今后敢有如此,许民间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壮拿赴京来。”此规定
A.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完备了中央监察制度
C.改进了地方行政体制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9.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反映了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10.著名画家俞剑华在谈某一绘画特点时,认为这是由于“(文人学士)非专门名家,并未受绘画上基本技能之严格训练。不过心中有一段意思,借笔墨以为摅写之具,所写之究为何物,所写之物似与不似,并未加重视”之故。这一绘画艺术
A.属于山水画派 B.能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
C.属于市民文化 D.对研究当时社会风土人情具有熏要价值
11. 下面为李文冶引用清末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雇工经营与±地出租的收益比较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地区 土地出租收益/雇工经营收益 江苏南部 1.34 浙江杭州 2.79 广东汕头 1.56 湖北广济 2.05 山东莱州 0.83 A.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 D.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
12.“尽管理想如此高,但有限的政治资源和思想资源又使他们重新回到他们所憎恶的统治方式上去”与此结论的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13.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 “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A.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B.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
C.国内各民族要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