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规制先行中城市演进
规制先行中城市演进
众多不远万里踏访欧陆的中国驴友,一路向西向西,却不得不遗憾地止步于大西洋之滨。隔着海峡遥望迷雾中的英伦三岛,他们不明白英国人为什么非要拒申根条约于门外。
不然,兴致勃勃的中国游客肯定会在巴黎老佛爷疯狂扫货后,旋即登上欧洲之星快铁,风驰电骋地赶往伦敦的哈罗德百货继续刷卡购物,而后逍遥地去大本钟下泰晤士河畔遛弯。
据说,现在卡梅伦首相有点着急了。英国金融机构近日预测,2013年英国的经济增长可能只有0.6%,眼看2015年大选日益临近,再不拉动持续下滑的经济,保守党到时可没好果子吃,这就使得放宽中国游客签证的说法一时甚嚣尘上。虽然最终结果如何不得而知,但去年中国人在海外消费一举突破850亿美元的消息,一定会刺激唐宁街的神经,这一回,英国人怕是要动真格分享其中的一杯羹了。
其实,中国人对英国并不生分,只要看看每年蜂拥前往小岛读文凭的留学大军如过江之鲫,便知道伦敦的吸引力,虽然花费不菲换来的文凭含金量不高。加之2012年伦敦奥运会展示过不列颠首都的风采,中国人对伦敦的熟悉程度,想来远甚于英国人对北京、上海的了解。
故事式开场必有重要人物亮相
伦敦的魅力不在其布满全城的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建筑,也不在泰晤士河两岸的旖旎风光,而是历经沧桑变故愈显青春活力的自我更新能力。这一点,读过英国城市历史学家贺利思的《伦敦的崛起》一书,印象更加深刻。
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伦敦城市发展史。可对于一座有着2000年历史的城市,盘古开天辟地从头道来显然不明智。为避免单纯写史的冗长和沉重,作者巧妙地截取其中对伦敦发展具有转折意义的一个特殊时段(这让我想起了黄仁宇风靡一时的《万历十五年》),展开铺陈之下不乏细分缕析,夹叙夹议之中多有状物描人,这就造就了一本颇为引人入胜又具学术价值的史学读物。
这里所谓的“特殊时段”,指的是始于17世纪中叶英国交织着内战、瘟疫、大火、革命和政治动荡的混乱时代。正是经历了此后的百年嬗变,英国才完成了从蒙昧到文明的转型,伦敦才在新观念的规制引领下奠定了作为现代世界大都会的基础。
“西敏寺前面的大广场上,群众开始聚集,带着挑衅也带着恐惧,他们是为战事逼近而来的。”贺利思开篇直书,立即把我们带到了1641年12月和1642年1月之交的那个冰天雪地的圣诞节。
如此故事式的开场,意味着接下来必有重要人物亮相。于是,雷恩、艾佛林、胡克、洛克和巴蓬这五个主角次第登上历史舞台,在伦敦发展演进的紧要关头,各自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精彩纷呈不可或缺也不无遗憾的人生悲喜剧。
大火烧了四天四夜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伦敦的历史性转身,竟肇始于一场旷日持久的大火。这场史称“伦敦大火”的灾难日子,不知为什么,我一瞥就过目不忘——是的,1666年9月2日晚上,泰晤士河北岸布丁巷的一家烘焙店莫名地突然起火。火借风势一发而不可收,烈焰掠过之处,大半个伦敦皆成不毛之地,所有财富在瞬间化为灰烬,直至四天之后,大火摧毁了屹立已300年的地标建筑圣保罗大教堂才收场。
毁灭惨不忍睹,打击史无前例,伦敦再造的契机却已在废墟中萌动。当重建新城的各种方案纷至沓来时,国王和市政当局并不急于行事,而是决定先成立一个由各界资深人士组成的六人专家委员会,拟定重建的基本规制,再由重建委员会向国会提交重建法案经国王和议会批准后实施。
凡事先建章立制,通过制度安排来决定公共政策,并据此进行社会管理,这是英国人高明的地方,也投射出一种渗透法治精神的远见卓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考虑到这是一项远在三个世纪前谋划的城市发展计划,这种类似我们现在说的“顶层设计”更显难能可贵。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重建过程中,正是得益于规制先行的引领,伦敦无论面对怎样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社会变动,都能按照与时俱进的重建法案,不受干扰地按照既定格局一步步走向新生,最终发育成为欧洲最伟大的现代都会。
重建始于城市丈量
根据贺利思在书中提供的资料,由雷恩和胡克参与的重建委员会对新城规划设计之详尽周全,可谓事无巨细,无所不包。从未来市容的基本形态到大小街道的宽度,从房屋建材的选择到每栋房屋的样式,从建筑过程的管理到发生纠纷如何协调,桩桩件件都有对应的条文规定,既便利施工,又方便管理。
譬如,吸取旧伦敦街道狭小遇事不便人员疏散的教训,道路拓宽成为首选之策。重建法案设定新伦敦五种不同的街道宽度,主要大街约2米,小巷5米;又鉴于老式木屋容易着火,规定全部房屋必须选用砖块和石头,门窗的边框则要用橡木;重建的房屋必须整齐一致面对新拓宽的街道以保持美观,而房屋根据不同人群分为四种规格类型,每种类型又都依据标准尺寸建造。
偌大一座城市要完成如此精细的构建,前提当然是要把城市原有的布局走向弄个明白,绘制出准确的地图。在“丈量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