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建置智慧电网之成本益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建置智慧电网之成本益分析

產業評析 產業評析 - ITIS智網 .tw 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成果,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台灣建置智慧電網之成本效益分析 工研院產經中心 張哲瑜 出版日期:2008.11.18 前言 由於智慧電網的建置可為電力市場,不管是需求還是供給端帶來許多新的服務,許多先進國家都已投入相關設置與研究。本文包含智慧電網的簡介、成本效益分析與敏感度分析。從計算結果發現智慧電網13年的設置益本比為1.2376,在開始設置後6.25年達損益平衡,並且,設置電網後還可產生許多衍生效益,因此設置智慧電網是項值得的投資。 。 智慧電表 (一) 簡介 這裡所指的智慧電表為先進讀表基礎建設AMI(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包含智慧型電表以及通訊電表資料管理系統。由美國聯邦能源管制委員會的定義可看出,AMI的主要功能是可記錄並提供用電戶每小時或更細緻的用電情況等資訊、遠距電源切斷及管制最大用電量,並可提供雙向傳輸、支援時間電價計費。智慧電網整合電力供應端-發電、輸配電及需求端-用電戶,可自動讀表、處理相關用電資訊,較傳統電網方便及可靠並具即時傳輸資訊與遠端控制功能。 (二) 與傳統電表的差異 從圖一我們可看出除了上述功能外,智慧電網直接取代傳統電網中人工抄表與單據處理過程。 圖1 傳統電網與智慧電網的流程差異對用電戶而言,智慧電網的功能便是使用智慧電表做聰明消費(Smart meter makes smart consumer)。透過提供能源需求管理服務與提高消費者用電自覺的功能下達成節能的效益,並且在結合時間電價(Real Time Pricing)下,便可能促進用電平滑,進而使電力供應能調整為更有效率的發電結構。 圖1 傳統電網與智慧電網的流程差異 另,在建置智慧電表的前提下,可配合現代資訊科技軟硬體建置延伸出更多樣的智慧家庭網絡應用,然而本文成本效益分析只包含建置智慧電網硬體設施成本以及減少人工抄表成本與機械電表之耗電、節能與用電平滑後延遲建廠成本與相關效益減少之碳排放效益,後續可能產業發展如智慧家電以及再生能源等並未計入。 成本效益分析 (一) 相關參數設定 表1 參數 項目 參數值 備註 電表 10,000元 已將電網建置成本分攤至每個電表 用電戶 1200萬 為2008年實際安裝錶數,非戶口數730萬 建置時間 開始建置:2009年,分三年度批次建置 電表使用年限 10年 每年使用電表成長率 2% 依過去十年平均 折現率 6% 每公噸碳稅 1,000元台幣 每度電天然氣燃料成本 2.80元 2007年數據 台電預估次年負載總裝置建設成本 每年預估值 台電預估值 電力負載每GW建廠成本 125億 天然氣火力 台電備用負載比例 16% 行政院規定之下限值 (二) 成本 裝置成本係指基礎建設如智慧型電表、通訊系統及電表資料管理與應用程式等軟硬體之建置與開發,在規模範圍內不隨處理量變動而改變的費用。 成本主要計入電表建置與電表耗電成本,以折現率6%計算,可求得成本約為1,654億元。可觀察到智慧電網的裝置成本佔總成本之比例偏高(97.8%);由於固定成本有放大工程風險的營運槓桿效應,故裝置成本的設定對成本效益評估的結果影響甚大。 智慧電網的建置成本主要發生在初期建置期(2009年開始3年)和換機期(2019年開始),在這些階段智慧電表處理的用電量隨電表擴大裝置而增加,當電網全面怖建完成後,電網建置成本不隨用電量改變。電表佈建越完整,使透過智慧電表處理的用電量越高,則分攤到每度電的裝置成本越低 假設每個電表每小時耗用3W電力,用電成本為每度電2.8元,耗電成本隨著智慧型電表數量而增加。 圖2耗電與裝置成本分配 圖2耗電與裝置成本分配 三、成本效益分析 (三) 效益分析 在效益部分,共計入三部分效益,一、減少人工抄表成本與機械電表之耗電,二、節能與用電平滑後延遲建廠成本與三、以上相關效益減少之碳排放效益。由於減少帳單與處理流程等效益未有可參考之市場價值,因此並未包含。 第二部分效益主要包括因為智慧電表而使用電戶可以隨時注意用電情況而造成的節能,與智慧電表搭配分時計價而產生用電尖峰平滑所帶來的延遲建廠效益。在節能部分,由於智慧電表可提供廣大用電戶做聰明調整用電的資訊,讓用電戶隨時了解電力使用情況,預計可分別達到(3%,10%)的(節能效益,尖峰平滑)效益組合。 圖3 效益分配節能佔總效益的比例約60%(參考圖3),是設置智慧電網重要的效益來源,由此可看出智慧電表設置後之效益將取決於節能減碳的成果,稍後將對節能效果作敏感性分析。次之為因用電平滑而延遲的電廠建廠成本,用電平滑的效果建立在智慧電表搭配分時計價的基礎上,由於用電尖峰時間電價較高(分時計價),當用電戶在能精確掌握用電及電價資訊下(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